风雨来得突然,疾风骤雨之下,秦始皇不得不匆忙在蒙恬与明远的护卫下,进入树林之中避雨。
整个车队变得分散起来,唯有等待大雨停息的时候,才能重整队伍再前进。
明远朝远处张望,说道:“陛下,看样子这场雨没有小半个时辰停息不了。”
秦始皇微微皱着眉,望着忽然阴沉下雨的天空,说道:“朕方才封禅祭天后,便天降暴雨,这……”
蒙恬与明远互相对视一眼,觉得今天的秦始皇的情绪有些不大对劲。
秦始皇一向强势自信,今天居然因为封禅后下雨这种小事,开始自我怀疑。
蒙恬轻声道:“陛下,初春季节济北郡的天气就是这样阴晴不定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下雨了。”
明远也在一边附和,可是他还未说两句,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了儒生们的议论声。
“陛下刚刚封禅便天降大雨,诸位,黄天厚土的心意看来再明显不过了。”
“老秦?蛮夷也!别以为侥幸夺得了天下,就能让上天认可,哈哈哈哈。”
“秦人做的皇帝又如何?祭祀梁父山还不是用了太祖之祀雍天帝所用的礼仪?”
“陛下一意孤行不听我等之言,竟在那泰山顶上立了个石碑,啧啧啧。”
“论军力老秦的确是七国之首,但一味地以武力与暴政镇压天下百姓,却不得人心,焉能长久乎?”
儒生博士聚在一起躲雨,根本没有注意到在树林深处几个老树后的秦始皇三人。
蒙恬越听越愤怒,气得浑身发抖拔剑就要杀人,结果秦始皇却拦住了他。
“陛下!这群腐儒对陛下不敬,对我大秦不敬,末将这就去将他们都宰了!”
能将一向沉稳的蒙恬都气成这样,可见那群儒生博士所说的话的恶劣。
“杀了他们,又有何用?”
秦始皇生气呢?当然气,他的肺子差点气炸了,也生出了杀心。
可是当他听到那句“能镇压天下百姓,却不得人心”的时候,秦始皇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与思索中。
他已经明白,即便杀了这群儒生,却杀不尽天下的儒生博士,收不得天下人心。
这场雨持续的时间比想象中要短,那群儒生博士还不知道自己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
秦始皇回到军营驻地后休息了一下午,日暮时分,将明远叫到了身边。
“陛下,您有事找臣?”
明远小心翼翼地在秦始皇身边落坐,然而秦始皇却依旧自顾自地饮酒。
连续三杯酒下肚,秦始皇才幽幽说道:“明远,你觉得这齐鲁之地如何?”
明远摸不准秦始皇的心思,就老实回答:“齐鲁之地人杰地灵,未来大秦千秋万代,少不了要齐鲁之地的人才出力。”
“千秋万代?呵呵。”
秦始皇长叹一声,说道。
“明远,你曾说我大秦会二世而亡,朕本来是不信的,可来到了齐鲁之地,朕却不得不信。”
秦始皇又饮下了一杯酒,指着营帐外。
“那群齐鲁之地的儒生博士,对朕封禅一事冷嘲热讽,他们称我大秦故地为‘蛮夷’!他们打心底就不认同我大秦祭祀上天,封禅泰山的仪式!”
明远这时候总算听明白了,秦始皇这是在生气,生自己的气,更生齐鲁儒生的气。
初时秦始皇召集儒生们,想要按照齐鲁之地的礼仪规矩来封禅祭祀。
可以说这是秦始皇谦虚的一面,他想要获得齐鲁之地士人们的认可。
但是当后续泰山封禅仪式无法恢复的时候,他听从了明远的建议,实际上也是他个人内心的意愿。
无论仪式是什么,来了就好,他秦始皇亲自来创造仪式,成为后世模仿的典范。
可是当秦始皇封禅结束回来的路上遇见风雨,那群儒生便开始阴言怪气。
认为秦始皇不得上天的认可,觉得大秦暴政过于严苛,天下人心绝不会归附于老秦。
秦始皇有谦虚的一面,可是当他的谦虚得不到齐鲁之地士人的认可,矛盾就出来了。
明远弄明白了秦始皇心结的所在,想了想,说道。
“陛下,您觉得六国的儒生博士中是否有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呢?”
秦始皇微微一怔,明远忽然说了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让秦始皇没明白他的意思。
“六国之中自然有才能出众的人才,可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