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东峡石谷
周军与契丹大贺部各占据山谷一半,不足百丈的峡谷密石之地激战,战况异常焦灼,激战日夜不休,阵地反复易手,山谷之内已经演变成了炼狱。
这仗显然已经打成了添油战术,两军的主帅形成了一种默契,部队打光了,便再添加,反复添加,就是不肯后退一步。
前军总管-张九节,副总管-杨玄基已经求援三次了,他们部队伤亡接近四成之数,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二将请求援军,或者让他们撤下来缓一口气。
两个请求,都被王孝杰拒绝,老王给他们的命令很坚决,当兵的打光了,军官填进去,军官打光了,他们把自己填进去,如果大家都打光了,他这个大总管就把自己填进去。
同样的命令,也传给了左右峡谷,外线作战的娄师德、曹仁师。
王孝杰的作战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孙万荣死死拖在这里,消耗他们兵力、士气,等待南北两侧的武懿宗、武攸宜,就地围歼契丹军主力,一战而尽全攻,彻底解决契丹的问题。
中军总管-张玄遇,后军总管苏宏晖却对这个战法忧心忡忡。首先,周军的兵力只是契丹军的一半,就算石谷狭窄,限制了契丹骑兵的机动性,但人数上的劣势,始终是个弊病。
其次,就是那两支援兵,建安王还好说,他与大将军交好,肯定会拼命的带右武卫来增援。但河内王就不好说了,他是此次北征的主帅,与大将军交恶,且心胸狭隘。
等他来增援,要么是各种借口,迟疑不前,或拖延行军速度;要么就是等他们与契丹军拼个你死我活,桃子熟了,人家来摘果子,回京领功。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兵力如此吃紧,战事如此焦灼,大将军仍然拨了八千精骑给房顺,让他跳到外线寻找战机。
是,他们看出来,这家伙善骑兵作战,在长途奔袭方面,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但现在,是兵对兵,垒对垒,多一个兵,就多一分力量,就能多撑一些时间。
照着目前的激烈程度,最多半个月,他们就该打光了。而援军能否在半个月内赶到,谁又能说的清楚!
可王孝杰跟没听到一样,就是滋遛滋遛的喝着他的茶水,好像他不是来打仗的,是特么来游猎的。
就在二将相觑无语之时,吊着膀子的郎将-杨承志再次跑进帅帐。不用说也知道,他是奉两位前军总管的之命,请求撤退了。
只见杨承志扑通一下跪在王孝杰脚下,带着哭腔说道:“大总管,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打真就死光了!”
弘农杨氏越公房的子弟,世代簪缨,名将辈出。杨承志自束发习武以来,就不知道什么是哭。
可这次不一样,跟他过去打过的仗完全就不是一个路子。峡谷里的将士,成片成片的倒下,尸体垒的跟小山一样,到处都是断臂残骸,山谷里的石头都被染红了。
今天早上,他带两个团上去,只一天时间,整整六百人,就活了不到一百口子。受了伤的兄弟,根本就来不及抬下来,他们只能抱着火油罐与数倍于己的同归于尽。
就是这么拼,那也亏啊!大将军真该去前面看看,一眼望去,尽是血与火,耳边都是兵器的碰撞和凄厉的惨叫,太惨了,实在太惨了!
张玄遇和苏宏晖见大将军脸撂下来了,也是赶紧从旁解释,说杨承志压力太大了,所以说了胡话。还不停给这开眼的小子使眼色,让他给大将军赔礼。
王孝杰冷冷一笑,脸上那道长长的刀疤显得异常狰狞。只见其放下茶盏,弯腰按着膝盖,幽幽问道:“小鬼,你对本帅不瞒?”
杨承志想应了,但气场的压制,让他不得不违心的回话:“末将不敢!”
“哦?不敢?呵呵,本帅看你答的很不服气啊!”,直起身来,王孝杰教了他一个乖。他在安西带兵的时候,将士们对他只有唯命是从,从来不会有人为他为什么。
只要他下令,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们也会无条件的执行,所以才能击败突厥人、吐蕃人,才能收复安西四镇!
见王孝杰侃侃而谈,毫不在乎将士们的牺牲,杨承志的火气,再也压不住了。他大声质问王孝杰,在大总管眼中,士兵的命就不是命吗?
他要他们生,就生,死就死!就像上次战役的那些魔罗骑一样,他们明知道是死,依然要选择死战不退,为大总管所谓的移师争取时间?
在杨承志看来,王孝杰、房顺,他们这些安西军出来的,都是冷酷无情的疯子。王孝杰冷酷无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