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里的黄色卷纸展开后递给我,我定睛一看,只见上面的毛笔字写道:
由来富贵凭天定,青云有路亦难行。
登高望远揽胜景,繁华落尽洗铅尘。
“青云有路亦难行”,看来我的前途注定多坎坷了,“登高望远观胜景”,是不是说我还是有机会登上高位呢?,我心里这样想道。
我正边看边想,正想问问小道士,却听旁边小道士说话了:
“家师有请,家师今天一早就交代过了,今天求第一签的施主,家师要单独见一见。”
老道长今天居然在,而且这位如此神秘的人物,竟然要见我,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突然有点激动。这位传说中的世外高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小道士带着我走过长廊,穿过三清塑像的大殿,来到旁边房间的门前,小道士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一声浑厚的声音:“进来吧”。
小道长推开门,带我进入了房间,只见室内上方坐着一人,但第一眼一看,让我大吃一惊,这人完全不像我想象中鹤发皓首道长的形象,而是一位看起来约摸只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除两鬓头发略有花白外,头发竟然大部分是乌黑的,这应该就是老道长了。
“施主请坐”,老道长说道,声音还是那么浑厚,“上茶”转头对小道士说。
这让我想起了“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请上茶”的故事。我一开始就能得到“请坐、上茶”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谢谢大师。”
我道了声谢,就在对面的木雕椅子上坐下了。这才仔细看了看老道长,他身上并没有像小道长那样穿道袍,而是普通的深色唐装,脚底穿着深蓝色的圆口布鞋。整个人显得很清瘦,但看起来却精气神十足,一双眼睛更是看似清澈而波澜不惊,但给人的感觉却深不可测。
整个房间布置也很简单古朴,除几张雕刻的很精致但有些陈旧的木质椅子和茶几外,别无他物。
“施主最近可是感觉诸事不顺,胸中郁结呢?”老道长开口了。
“正是如此。”我回答道,同时有些惊奇,老道长竟然知晓我的心理状态。
“佛家讲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人皆有七情六欲,更何况你本非修行之人,遇不如意之事而郁结,也属正常”。
“但福祸因缘,皆有定数,不可强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道长继续说道。
“请大师指点。”我真诚地求教道。
“你本是具有慧根之人,顺从天意,遵从本心便可,无需因为一时的不顺强求因果,更无需刻意改变自己。”
“大师,这正是我困惑的地方,道家讲顺从天意和无为,自有道理,但如果人的一生不积极作为,那似乎也太过平淡了,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似乎也不利吧。”
这时,小道士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我面前的地方,就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了。
“我师父不喜欢别人叫大师。”听我叫大师,小道士对我说。
“玄顺”,老道长对着小道士说,我这才知道小道士道号玄顺:“你的心中还如此在意称呼,怎么称谓只为俗世之人所在意,我并不在意称呼,这位施主称呼我出于自然,便也无所谓,若有人出于刻意,也只是因人性不同,我反对的只是刻意而为,而非形式上的称呼。”。
“是”,小道士应了一声,便安安静静地不再说话了。
“先喝茶”,老道长招呼着。并没有马上回答我的问题。
我端起茶杯,只见茶水,呈现墨绿色,散发出一阵幽香。轻啜了一口,我并不懂茶道,但却觉得那茶水一触舌尖,便有一种清新畅快的感觉,清香片刻便充盈于唇齿之间,并直入五脏六腑,觉得全身畅快起来。
“好茶!”我不由得赞道。
“施主可知此茶是何茶,产于何地吗?”老道长问。
见我没有回答或是本身就没有想让我回答,老道长紧接着说道:“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如此好茶,竟是产于我们道观。”
这下我吃惊了,华江省并不是一个产茶的地方,而在此山峰上,却有此好茶。
老道长看出了我的吃惊,接着说道“而且这几株茶树并不是我们刻意栽种,而是自然长出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自然界如此,人亦如此”。老道长也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只有遵从天道规律方有正常结果,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