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的村子选几个里正,派一些基层官员,长社的事物就又能回到正轨上来了。届时,他们也会轻松很多。
丁宁接过周元递过来的名册,认真看了看颔首。想了想,丁宁第二天又把孙隼、杨容、钟演几个叫回来开了个会,关于新建的村子基层管理员委派问题,跟他们商量了一下人选。
现在大汉的选官制度主要还是举荐,天下还没大乱,丁宁也不好出头改,所以这次的基层官员也是丁宁让下面人举荐的。
丁宁担心他们随便推荐人上来担不了事,他们把人推出来后,丁宁还把人叫过来亲眼看了看。还好,最起码都识文断字,能写会算,处理简单事情的能力还是有的。
“相比我们南城县,强多了。”说到这个,感慨最深的是丁路。他现在在外面替丁宁管着几个庄子,接触的长社的普通百姓比较多。“这边很多普通百姓都识字,不像咱们南城县。”整个县都找不出几个能写会算的。
丁姬:“主要还是这边学习氛围好。我听你姊夫说,这边私学很多。前些年老百姓日子过得好的时候,但凡家境不错的,都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私学或者去大户人家族学借读学几年。哪像咱们那?就算那些日子过的好的人家,也没几个有这个意识。”
这一点确实,可能这也是颖川在汉末三国时出了那么多厉害人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还是要学习啊”丁宁挠挠她阿姊怀里小外甥下巴,笑着道。“等长社周围黄巾解决了,安稳下来,老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到时候也去弄几个私学。”
多培养一些读书、能做事的人出来,等过些年曹孟德占了兖州豫州缺人开始不拘身份广纳贤才的时候,她私学教出来的这些人正好能赶上,到时候应该能改变不少人的命运。
丁姬不知丁宁心中所想,摇头好笑,“还弄几个?你当私学那么好弄啊。没有夫子授课,学生来了,谁教啊?”
丁宁托腮,“这还不简单,请人呗。”在长社做了这么久的父母官,她这点人脉还是有的。“而且私学也不一定就只教四书五经吧?教些生活技能,医术,实用数学、地理甚至天文这些应该都可以吧?”
感觉她自己有时间的话,都能教几门。这么一想,丁宁更加跃跃欲试了。
可惜很快,就有事情打乱了她的计划——曹操大老远让人送了信过来,找他借粮。
“北边没人给他们提供粮草?”不能吧?
送信的人:“提供了,可是根本不够。今年因为黄巾起义,北边好些田地都荒废了。有的好不容易长的差不多了,眼瞅着就要能收了,结果一场战下来,粮食全都毁了。”
加上战场上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消耗,比如撤退的时候不愿意把粮草留给敌人,就一把火给烧了,再去抢别的。反正各种各样原因吧,曹操他们去了北边之后,挺缺粮的。
第131章 感谢支持
“小娘, 这粮,你要借吗?”
“借肯定是要借的。”不说两人之前的交情,就看曹孟德是未来天下三分最占优势的魏国的老大这一点, 那也得借。不过借多少,怎么个借法, 她得好好想想。
多了她拿不出来,再一个,她也怕她拿的太多太容易, 其他人看到她这里有粮食,到时候有样学样也跟着过来她这借;少了, 少了拿不出手,也不能解决曹操现在的问题,未来等曹操真的出头了,这点人情太轻薄。这个度, 她得好好掂量掂量。
“小草,给我取笔墨来”她先算算长社未来一年的粮草消耗。
小草点头, 麻利的取了笔墨纸砚过来,然后就看着丁宁埋头画各种不认识看着曲里拐弯的符号。
这些符号, 小草问过丁宁。
丁宁说是数字,还教过小草认,小草平时也会用,可惜她只会用来算一些简单的。像丁宁这样算特别大的数字,还算的又快又好,她是做不到的, 只能一脸羡慕又崇拜的看着。
终于, 算了满满几页纸的丁宁捏了捏眉心放下笔。
“小娘算好了?”
丁宁点头,让小草叫来丁路, 询问几个庄子这一季的收成。之前丁路跟她大概说过,但是她没怎么往心里去。
丁路:“前年开的地大部分都种了药材,粮食只种了100亩,因为是新开的田地,收成不算很好,平均下来,一年两季加起来产量在一亩两石粟米,一石半豆子这样,去年开的地也有100亩拿来种粮食,不过按着小娘说的,第一季种的都是豆子,也就今年收了一季粟米,亩产也在两石左右,庄子上人吃喝嚼用了一些,加上今年新下来的,粟米现在剩下差不多三百二十石这样,豆子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