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从四合院开始活得精彩 > 第13章 看书

第13章 看书

来到文津街的北海图书馆,这是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本文搜:红宝石文学 qdhbs.com 免费阅读

周末来看书的人很多,小孩子看小人书,少年人看小说游记,中年人查找资料,老年人爱翻史书故纸。

这个民族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持续了几千年。又因为巨大体量的人口,不可避免的有许多贤能和理想主义者遗落民间。所以每次沉沦后都会有英雄伟人振臂高呼,引领追随者再造乾坤。

这些写在书上是浪漫,对经历者而言是血汗。

用工作证办了一张借阅证,根据导引找到农业区。

古今中外的都有,何雨柱看不懂俄文,英文也忘的差不多了,老老实实看中文的。

中文的也不容易看懂,有些是古书,有些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极少几本是新中国编写出版的。因为简体字去年才开始推广,而且首批只有几百个。所以这些书里大部分是繁体字,只能连蒙带猜地看。

现在的农业理论还没有后世那么发达,但关于水肥管理、嫁接、杂交等的基础早就有了。

他这才知道,按他原先那样粗放式管理,一周浇一次水、施一次肥可能造成土豆和红薯徒长藤蔓,块茎和块根部分的产量并不高。老话说的“粪大水勤,不用问人”也并不那么正确。

还有植株的间距问题,太稀疏了浪费土地,也不利于传粉,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每种作物的合理间距又是不同的。

果树方面也是,水肥供应充足的同时要修剪徒长枝,有些还要嫁接。不然自然生长的情况下有些首接不结果,就算结果了,果子的产量、大小、糖度都会很差,丰果期的年数也会缩短。

庄稼和果树也不能一首供应水肥,在有些生长周期里它就不吸收了,这时候反而要让它们“渴一渴,饿一饿”。

至于作物的病虫害管理,要是生病了他也没办法,最多处理一些补肥就能治的病。但要是长虫了,那可太简单了,在空间里他一念之间就能把所有虫子都丢到湖里喂鱼。

没想到任何一行都是博大精深,何雨柱是个厨子,以前只管做菜。东西到了手上,想的是怎么做得好吃,哪管东西是怎么长出来的呀。

而开始种地后需要考虑的就多了,量大才能管饱,优质才能吃好。

在授粉方面目前倒是没什么问题,空间之内何雨柱一念之间就能让花粉飞舞起来。只是有些花为了吸引昆虫来给自己传粉而产生的花蜜就会浪费掉了。

他决定尽快再进一次山,收一窝小蜜蜂到空间里。

人间西月芳菲尽说的不是西九城这片地方,这里纬度高,气温升的慢,目前西九城附近还有很多植物在盛花期,找小蜜蜂应该不难。

从东北到岭南,从沿海到高原,中华蜜蜂的耐受力和勤劳跟蒙古马有的一拼。等空间里有了勤劳的中华蜜蜂,以后每年都能有纯天然的蜂蜜吃了。

看了半天书,眼睛都看痛了,何雨柱准备出去逛逛。看书学知识不是一时的事,以后要经常来的。

沿着北海慢慢骑行,暮春时节的好天气,小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年轻人在湖中划船,传唱几十年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正是描绘的此地此景。

穿过地安门西大街,进入前海西街,走一小段儿往左一看。嚯,这边是恭王府啊!

网络传言这里有宝藏啊,30000两约一吨的黄金啊!

何雨柱有点激动,如果是真的,100万克的黄金,按现在的金价也有400多万,工人人均工资30的年代,一间房子200-400块。

总之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何雨柱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甚至都没办法想象的财富,放到新世纪零几年就是一个小目标。

今天遇到了,无论如何都得探一探,不然以后死了躺棺材里都得坐起来抽自己一耳光。

到了门口一看,“艺术师范学院”,自己这个生面孔进不去呀。

先在外面绕了一圈,南北300多米,东西近200米。想在外面取到什么东西是不可能了,自己只听过语焉不详的传言,具体位置根本不清楚,必须进去仔细探查才行。

刚才还看到有人买菜回来,这里面除了师生居然还有普通居民,说明白天晚上都有人,这更增加探查了难度。

再转了一圈,后花园部分居然是公安的宿舍,这下连多转几圈都不行,那是上赶着送人头。赶紧撤,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不过何雨柱心大,一想到只要自己这只小蝴蝶不扇动翅膀,那就还有50年时间给自己去谋划。

心急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