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跟小朋友一起去上学了,何雨柱带着媳妇和另外两个孩子准备去上班。本文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免费阅读
“爸爸,我也想跟哥哥去上学。”何华欣晃着头上的两个揪揪说道,天真的她还不知道上学意味着什么,就想着跟哥哥去玩,因为弟弟才1岁多,不好玩。
“宝贝,不要急,等你跟哥哥一样大,就可以去上学了,现在先去跟小朋友一起学唱歌跳舞好不好?”
“那好吧,爸爸!”
“爸爸,车车!爸爸,车车!”何华盛这小子一首想跟哥哥姐姐抢自行车横梁上的儿童座椅,可惜抢不赢,只能被妈妈抱在后面。现在大哥去上学了,他终于可以坐前面了。
“啊哈哈!”何华盛坐在儿童座椅上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开心极了。
“弟弟,你好笨,你在笑什么?”何华欣一脸看笨蛋的样子。
把老婆孩子送到火车站,田蓉还在卖票,这几年请了3次产假,丈夫又不能提供什么工作上的助力,当然就没有升职。不过因为颜值上的优势,几乎算是形象岗了,工资涨到了每月31。
女儿在托儿所,每天唱歌跳舞玩耍,开心得很;小儿子还没断奶,在哺乳室每天跟同龄的小萝卜头玩。3个孩子都算6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同龄玩伴简首不要太多。
食堂的工作还是按部就班,大部分员工除了老师傅就是大妈,都没有搞活动的心思,就算有个把年轻人羡慕别处的人一步登天,在食堂也没人响应,闹不出水花来。
下午等何雨柱下班接上老婆孩子回到家,何华安都一个人无聊睡着了。何雨柱去做饭,田蓉在关心大儿子第一天上学的情况。
“儿子,今天上学怎么样?”
“还行吧,妈妈,就是一起玩的人多了,我还没认识完呢。”
“那学习呢?老师教了些什么?”
“教了写名字和数数,这些我都会了。”
“不要骄傲哦,儿子,等这些简单的教完了,老师就会开始教你不会的了,要好好学哦。”
“知道了妈妈,我会好好学的。”
“真乖,真是妈妈的好儿子!木啊!”田蓉摸摸大儿子的头,又亲了一口。
“儿子,今天没饿着吧?”吃饭的时候何雨柱又关心起肚子的问题。
“没有,爸爸,橱柜里有馒头和香肠,我自己放在炉子上热了一下。”冬天的时候加热卤肉和香肠经常是把饭盒往炉子上一放,熥馒头也是这样,他看都看会了。
“好样儿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爸爸每天都会在橱柜里给你准备好东西,你回来稍微热一热就能吃。”
“谢谢爸爸!”
“跟爸爸客气什么,就是放学后不要自己一个人去街上玩,车多人多的不安全。”
“知道了爸爸,放学了我就待在家里。”
“行,要出去玩等星期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玩。”
“好的爸爸!吃的东西我可以给槐花姐分一点吗?她跟我一起放学,但是回来没有吃的。”
“行啊,你可以跟她一起吃,爸爸会多准备一点吃的在橱柜里。”
“好的爸爸!”
何雨柱很支持大儿子请人吃东西的行为,一点吃的而己,他的空间要是马力全开,供养整个南锣鼓巷的人都没问题。
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他希望用充足的物质条件养成他们外向、大方的性格。
因为他见识过贫穷人家走出的小孩,由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处处节俭到极致,不敢跟人来往,导致自卑、畏缩的性格,需要一生去治愈。
他们的人生像时刻绷紧的弦,不敢接受别人的好意,因为还不起;涉及到钱的活动不参加,因为付不起;带一丁点冒险的机会都不敢尝试,因为赔不起。这一根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断掉,然后一朵浪花凋零。
从小在充足物质条件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开朗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人脉,他们心态乐观可以一次次尝试新鲜事物不怕失败,他们物质上有家长兜底也失败得起。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哪怕两种人考同样的成绩、读同样的大学,他们能取得的成就也是截然不同的。
至于大儿子和贾家的女儿青梅竹马,会不会有后续的故事,那是小儿辈自己的事情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不干涉。
再说槐花也是个不错的姑娘,现在秦淮茹比另一个时空有钱多了,说不定能把孩子教的更好呢。
“来吧,儿子,我教你洗碗,你现在开始上学了,就要学习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