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6 月 15 日,星期三。
在火车上坐了近 6 个小时,下车时我莫名觉得卧铺票买得有点不值。
下午前往一个旅游山庄转了圈,临傍晚才找了家宾馆住下。
晚上吃海鲜时,我想起董凡生说的那个抵触吃螃蟹的小男孩,莫名的有点想董姝予,给她发qq她好久才回,她解释正因备考忙得不可开交。
她说前段时间玩得太疯,现在得恶补以免挂科。
用手机搜索周边景点时,我发现 19 日首都将首映《头文字 d》。前世在家看过,但剧情大多忘了,有点想去看看。
2005 年,6 月 16 日,星期四。
今天去了北戴河,发现自己并非毫无追求,毕竟看着肤白貌美的美女,脑子里的想法不是扯出她裤衩的皮筋做弹弓.....
回想起没做心理评估前,好像还挺乐观,评估结果出来后,却总觉得人生有些迷茫。
十点多的时候,有个黑丝靓妆的小姐姐敲门问我需不需要按摩,她的长相和衣着差点破了我荤戒.....
强忍着邀请她进来做全身推油的冲动,咬牙拒绝后,在门外把手挂了 “请勿打扰” 的牌子。
说实话,写这个的时候我好像有丝后悔,毕竟我现在没女友.....
2005 年,6 月 17 日,星期五。
我买了票,打算明天去首都看《头文字 d》首映。
和董姝予沟通后,我调整了一些初步想法,准备按她的建议在新城实施计划,预定暑假开始。
我虽有点排斥,但她热情莫名很高,我决定还是尝试一下,毕竟爸妈也希望我能在他们能接受的小范围内试错。
2005 年,6 月 18 日,星期六。
顺利搞到了明天夜间场的电影票。我还是不喜欢这个城市,人们总是很忙碌,让我觉得少了生活气息,我还是向往简单宁静、有院子有狗的生活。
董姝予发消息说也想看《头文字 d》,我答应了她回去陪她再看一遍。
2005 年,6 月 19 日,星期日。
白天没在这个城市多逛,晚上直接去看电影。
看电影时,我慢慢想起了大部分剧情,这种不涉及感情的回忆感觉不错。
电影结束后,听到周杰伦的新歌《漂移》和《一路向北》,我又重新坐下来听完。
散场时,听到旁边女孩吐槽夏树为钱放弃真爱,其实这种现象一直都有,后世更是常见,只是人们身处不同圈子,感受不同罢了。
一个人看电影有点孤单,毕竟身边都是情侣.....
回来后,我把那本《爱的艺术》看完了。
阅读完《爱的艺术》,我总结出这么几点:
1、成熟的爱应该是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成熟的爱情不是依赖和索取,而是源于内心强大、人格独立的主动付出。在这样的爱情里,两个人都能保持自我,相互关心、尊重和理解,一起成长。
2、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喜欢浮于表面的那点情感,或将爱和物质交换划等号,这也是人们感到孤独的原因。
3、爱是需要学习和不断实践的一种能力。
结合下自身:
我一直把爱物质化、表面化,忽略了真心的付出和深度的情感交流。(前女友)
我从没有真正付诸行动(董姝予 / 牟念)
........
再次见到刘医生,已经是 6 月 22 号了。
中午火车抵达,刘医生一直贴心地等着我。我们真正开始沟通时,都已经下午二点了。
或许是经过前两次的交流,他觉得我们初步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这次见面,相比前两次,他少了些客套,多了几分随性。而这种轻松随意的态度,反倒让我感觉格外舒服。
我按照他的要求,详细讲述了这几天的经历,接着道出了这段时间藏在心里的疑惑:
我问道:“您说我的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可我和董姝予的生活态度挺相似的,为什么她不被视作有‘问题’呢?是不是性别角色影响了评估标准?”
刘医生回答道:“你之所以会感到迷茫,根源在于你对自我价值产生了怀疑。董姝予的‘躺平’,更多是她自主做出的生活选择,本质上不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性别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