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里,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边吃边聊。王为民和老张找了个位置坐下,老张给他介绍了一些厂里的老员工,王为民一一打着招呼,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
吃饭时,老张谈起了厂里的生产情况,说最近订单很多,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工。王为民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熟悉工作,为厂里出一份力。
吃完饭,王为民和老张一起回到办公室,继续研究那些资料。王为民发现,轧钢厂的机器远比想象中还复杂,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
他更加认真地阅读每一份资料,不时的写写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向老张请教,老张也耐心地为他解答,老张也有很多不懂的,就搁置下来,回头想办法解决。
就这样王为民看资料一首看到下班时间,整理下笔记就准备下班。
这时,娄三找了过来:“王为民同志,你还记得我吗,那年我和大公子去你家找你修的机器。”
王为民一看,原来是娄家的娄三,忙站起身来:“你是娄三,当然记得,您找我有什么事?”
娄三道:“娄董事长今天在小食堂摆了几桌欢迎宴,欢迎你们这些新来的同志,我是专门来请你的”。
王为民一听,有些犹豫,毕竟今天刚认识大家,这样就去吃饭喝酒有些不太好,但转念一想,这是娄董事长的意思,咱们也少不了酒桌文化,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于是问道:“今天新来的同志都去吗?”。
娄三道:“是的,都去,赵书记也去,还有你们处的张处长”。
王为民答应了,娄三领着他来到小食堂,只见几张桌子己经摆好,上面放满了鸡鸭鱼肉,各种菜和酒。娄振华和几位厂领导己经坐在那里,看到王为民进来,招呼他坐下。
王为民一一回应,显得规规矩矩的,不突出也不平庸。
王为民坐了下来,不一会,人都到齐了,赵书记,娄振华,公会王主任,等人坐在一起,王为民和新来的薛雨、陈金琪、李怀德、李抗日等几位副处长坐了一桌。
酒宴开始,赵书记首先发言:“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红星轧钢厂,我们大家都是为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而来,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娄振华也附和道:“是啊,红星轧钢厂是国家的重点扶持的厂子,感谢各位来支援工作,公私合营后,我们的生产任务更重了,将来人也更多了,希望大家能够发挥各自的专业技能,为轧钢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众人纷纷表决心,要以厂为家,好好工作,为国家钢铁事业多做贡献。
三杯酒一过,大家的话匣子也打开了。王为民趁机和各位同事拉近关系,互相敬酒,一时间,气氛十分融洽。
在交谈中,王为民了解到红星轧钢厂的初步情况,现在厂子里有三个轧钢车间,一个钳工车间,一个锻工车间,还有一个模具车间。
现在总员工有1600多人,其中老工人有近1200人,大部分都是进厂10年的老员工,他们经验丰富,对轧钢厂的生产如指掌,现在还不是万人大厂,如今组织架构己经搭好,看来老杨将来会疯狂扩张。
保卫处都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会计处表示厂子现在钢铁厂子是真挣钱,后勤的李怀德表示这小厂子的后勤很好搞定。
酒宴结束后,王为民和同事们各自回家,第二天继续研究那些资料,有时还要到车间去拿着资料数据跟机器做对比。
就这样,王为民在红星轧钢厂的技术处开始了他的新工作,很快熟悉了技术处。他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办公室,认真地阅读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及时向老张和其他同事请教,实在解决不了的不是还有五道口的老师们么。只是有的老师己经调到新建没多久的八大学院,于是王为民成了八大学院的常客,特别是钢铁学院,隔三差五就去一趟。
在王为民的努力下,他只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熟悉了轧钢厂的技术体系和生产流程。他也开始参与一些维修工作,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为民在红星轧钢厂的技术处逐渐站稳了脚跟,厂里机器出来故障找他基本都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除了材料不达标,就是缺少电子管等原件。
他还在办公室里搞起了维修培训和教授毛熊语,只要这些技术员愿意学,王为民就认真教,处长张文远耳朵不好,只能看别人的笔记,看的无比认真,这些技术员技术上也稍稍提高了一点。
王为民刚回办公室,正准备泡杯茶,刚拿起搪瓷缸,赵书记杨厂长和公会王主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