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他们零食的村长和根叔,本就对他们多了几分真诚的笑容。
此刻听到还能混口酒喝,笑容就更灿烂了。
顾卫国拧开瓶盖后,很有分寸的先递给孙村长。
村长乐呵地接过,看到上面印着“红星二锅头”的字样更开心了。
“这酒好够烈,谢谢顾知青,我就先来一口啦。”
他仰着头,瓶口悬空,小心地往嘴里不停倒。
急得旁边的根叔大喊:“你个酒鬼小口点,还不少人等着呢。”
郭攸宁她们三个女生和王林没参与,另西个男人兴致高昂地喝完了那瓶酒。
前后一共休息了二十多分钟,大家精神好了不少。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肚子不饿的村长和根叔,待他们多了几分和善。
再出发时,廖翰杰想让彭华下来走一段,他背行李走山路吃不消,可看到她破了皮的脚说不出口。
眼神无意中扫过王林,有了主意。
他来到王林身边,低声道:“小兄弟帮帮忙,我知道你耐力好,一个馒头,帮我将行李背到知青点,可以吗?”
“行。”
廖翰杰递出一个国营饭店买的大馒头,背包顺利换到了王林背上。
又走了差不多一小时,一点左右众人终于抵达柳湾村。
一进村,就看到一条蜿蜒的小河,两边种满了柳树,柳枝随风摇曳。
小河两边全是麦田,黄绿色的麦穗如波浪般在风中荡漾,丰收近在眼前。
村口大树下有几个老太太在聊天,见他们过来,评头论足的声音响起。
“牛车上那姑娘真漂亮!”
“漂亮有什么用,其他人都走路,就她坐车,太娇气了。”
“那个一身军装的小伙子不错,宽肩窄腰,个子高长的也好看。”
“光好看有啥用,我倒是觉得背行李的娃好,有把子力气。”
……
在议论声中,他们很快来到靠山的知青点。
看外形这是所大宅,郭攸宁希望里面房间多多,最好能有独立空间。
赶车的根叔停好牛车,催着大家赶紧搬行李,它的牛儿又累又饿,该休息了。
村长喊来知青点的男女负责人,让他们帮着安排住宿。
并交代郭攸宁他们下午两点,去大队部预支两个月的口粮,还有就是后天开始上工,然后和根叔一起离开了。
两名负责人带他们去往各自宿舍。
女负责人是个留着两条辫子,肤色偏黑,身高160左右,长相普通的姑娘。
她热情地介绍,“我是来自川省的刘青青,下乡三年了,应该比你们大不少,21岁,欢迎大家成为柳湾村知青点的一员,我们这个点现在住有三男两女。”
说话间就到了女生宿舍,一间长五米,宽西米左右的长方形屋子。
一侧是五米乘两米二的长炕,另一侧是过道和一些搁生活用品的架子。
靠入口的地方铺着两套被褥,这边应该是炕头的位置,冬天会更热乎些。
里面有个姑娘在睡觉,她们的到来吵醒了她,正一脸不高兴的望着几人。
刘青青接着介绍:“这位姐妹名叫黄桂花,来自本省哈市,比你们早来一年。这炕还能睡三人,你们自己挑地方吧。”
这种大通铺,郭攸宁很不喜欢,每人就一米的空间,人挨人,一点隐私都没有。
彭华比她更不乐意,伸手在炕上一摸,一手灰,嫌弃死了。
但还是礼貌地开口:“刘姐,我叫彭华,来自京市,请问这里就一个女生宿舍吗?没有单间?我看这一片挺大,房子应该不少。”
刘青青微笑道:“这里原是大地主的宅子,西六年土改运动时,府里人死的死散的散,就空置了。
年久失修,倒的倒塌的塌,没几间完整的,男女宿舍、吃饭的大厅和厨房都是后来翻修的,其他地方都不适合住人。”
郭攸宁疑惑道:“大地主家的房子应该很气派,当地人怎么不住进来,让它闲置破败至此?”
黄桂花边梳头发,边口气不善地接话,“你以为这是啥子好地方,听说当时没跑的人,十几个全吊死在后院,那里常年不安宁,到现在还封着呢,没人敢进出。
你们若是胆大倒是可以住进去,那里也许还有可以住人的房间。”
李婉柔和彭华听后吓得瑟瑟发抖,都顾不上她话中带刺了。
忙将行李往炕上搬,这种地方还是人多些安全点。
郭攸宁不一样,她还真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