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41章 如果说,方孝孺是自己人呢?

第41章 如果说,方孝孺是自己人呢?

莫非。

这朱允熥要和他辩论?

好好好。

好啊好啊。

他正愁着这个机会呢。

他可是听说,这三皇孙朱允熥殿下,可是把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儿子都给辩论赢了,而这观星书院内的荀血弟子,也是朱允熥所组织起来的,那么自己若是能把朱允熥给辩论胜了。

那荀学体系,也就将在大明朝彻底消失了。

同时。

朱允炆殿下,还会特意的奖励他。

从此。

自己在仕途的道路上,那才是真正的一帆风顺。

“好,殿下但讲无妨,真理愈辩愈明。”

方孝孺淡声道。

他这话也是有意思的。

真理愈辩愈明。

这话的意思就是,若是我们堂堂正正辩儒的话,我肯定能胜利。

因为我的理,就是明的。

而你朱允熥若是依靠自己皇家的威势来辩儒获胜的话,那就有些搞笑了。

朱允熥自然是能听出来方孝孺这番话的意思的,不过他却并未多言什么,而是道:

“方先生所宗程朱之学,巍巍乎如泰山北斗,为万世开太平立下宏规。其‘理一分殊’,‘性即理’之说,确为道德立极。然晚生所惑者,在于‘知’与‘行’、‘理’与‘势’之间,那一道看似可渡、实则深不可测的鸿沟!”

闻言。

全场陷入到寂静之中。

方孝孺更是眉头微蹙。

仅仅是这一番话。

他就知道,这朱允熥是有点能耐的。

这番话说的太厉害了,直接切入要害。

思索间。

方孝孺道:

“鸿沟?君子修身明理,知行本应合一。理在势先,势必屈从于理。何来鸿沟?”

朱允熥闻言。

随即微微摇头。

他语气带着沉重的现实感:

“你这话就有些意思了,程朱之学,立论太高,持论过峻。其‘天理’至高至纯,纤尘不染;其‘人欲’则几同洪水猛兽,务求灭绝。此等境界,非圣贤不能至也。试问先生,自程朱之学倡行百余年,上至庙堂公卿,下至乡野士子,果有几人能臻此‘纯乎天理’之境?绝大多数人,不过徘徊于‘知得’却‘行不得’,‘心向往之’却‘力不能逮’的困境之中!”

说立论?

方孝孺目光忽然冷了些。

既然这样的话。

那我可就有话要说了啊。

方孝孺随即正色起来。

变得颇有些大义凛然道:

“呵呵呵,正因其难,方显君子修身之要!正因其峻,方显天理昭昭!若因难而废,因峻而弛,则人欲横流,世道沦丧矣!此正是吾辈砥砺前行之所在!”

“方先生所言,是志士仁人之风骨,晚生敬佩!然,治国平天下,非仅靠一二君子之砥砺所能成!先生之学,为士人立下极高之道德标尺,此标尺本身无错。^j+y*b/d+s+j\.!c-o′m-错在何处?错在将此圣贤方能企及之标准,视为普世可行之法则;错在将个体修身之极致追求,等同于治理天下之唯一良方!”

“荀卿有言:‘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此非为‘性恶’辩护,实乃洞悉人性之复杂幽微!天下亿兆黎民,非人人皆可为颜渊、为曾参!他们有口腹之欲,有生存之忧,有功名之念,有家族之累。先生之学,要求他们‘存天理,灭人欲’,视基本生存发展之需求为‘人欲’之恶,此岂非强以圣贤之尺,丈量凡俗之躯?其结果如何?”

朱允熥静静的注视着方孝孺,目光灼灼。

他今天。

就要看看。

这方孝孺到底有何能耐。

自己今日若是能辩的胜了这方孝孺,看方孝孺以后这大儒的名气何在!

他不容方孝孺打断:

再度道:

“其结果,无非三种:

“伪善横行,口诵天理,心怀私欲,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功名利禄。此辈最为可鄙,反噬道德根基!

”力竭而颓,真心向学,却感标准过高,如负千钧,终因力不能逮而灰心丧志,或流于空谈,或遁入虚无。

“激烈反动,视天理为枷锁,斥道德为虚伪,索性放浪形骸,全凭私欲行事,反成世道之害!”

朱允熥的声音忽然转沉:

“程朱之学立意之高,如悬孤月于中天,清辉朗照,令人神往。然其悬置过高,则普照不足;标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