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抗战:我原始股开局,老总震惊! > 第40章 风吹稻香,装不完的军粮

第40章 风吹稻香,装不完的军粮

1929年8月。-2`8+墈_书!王/ !哽,辛.蕞^筷*

青岩村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在微风中掀起金色的波浪。

红八团的战士在沙场上围成了一个圈。

江涛、秦阳围在中间。

“同志们!现在是放下你们手中的枪杆子,扛起镰刀和扁担的时候了!

“咱们红军是干什么的?是靠老百姓用小米粥喂大的子弟兵!”

“现在老乡们超级水稻熟了,这不是普通的庄稼,是老乡的命根子,是支援根据地的弹药!“

江涛一边说着,一边举起手掌在空中挥舞。

“想想以前,要不是老乡收留咱军队,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更不用说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了。”

“如今丰收了,能眼睁睁看着老乡在田里弯腰驼背?能让女人、孩子累得首不起腰?不能!”

“咱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就要把老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各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镰刀要快,手脚要轻,颗粒归仓!谁要是糟蹋了一粒粮食,老子拿他是问!”

他一口气说了一大通。

“下面有请秦政委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不是去打仗,却要打响一场比战斗更重要的战役。!秒_章~节-暁?说*网¨ ?哽¢芯¢嶵!哙,帮助老乡是咱红军的光荣传统,时刻要绷紧纪律这根弦!“

“我重申纪律!进田先脱鞋,别踩坏老乡的田埂;挥镰要留茬,别糟蹋一粒稻谷。“

“谁要是损坏了农具,必须照价赔偿;谁要是踩坏了青苗,哪怕一棵,都要在全连面前作检讨!切记,咱们的军装可以沾泥土,但纪律不能沾污点!“

“大家都听到秦政委说的纪律要求了,让老乡们看看,咱们红军不光能打仗,更能帮老百姓过好日子!出发!“

战士们浩浩荡荡向根据地的几条村子进发。

“都给我麻溜点,别磨磨蹭蹭的,这点活儿,咱一鼓作气干完!”

李云龙手持镰刀,动作麻溜地割着水稻,一边扯着嗓子喊。

他自幼就在地里干活,这些活在他眼里就是小儿科。

战士们听了他的话,干劲更足,手中镰刀挥舞得虎虎生风。

旁边的老乡丁大爷看着身旁一个个战士,满是感激,说道:“同志们,你们可真是及时雨,要不是你们来帮忙,我这老头子,真不知道收到啥时候。”

江涛首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大爷,瞧你说的,咱们红军和老百姓就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

李云龙也搭腔:“大爷,您就把心放肚子里,这点活儿,我们包了!”

这时,几个年轻战士抬着沉甸甸的稻穗往打谷场走。

一个小战士好奇地问旁边打谷子的老乡:“大叔,这打谷子有没有啥窍门啊?”

大叔笑着演示:“有讲究嘞,你看,节奏要稳,用力要匀,这样谷子脱得干净,还不浪费。”

小战士依样画葫芦,试了几下,效果还真不错。

打谷场上,李云龙卷起袖子,亲自上手打谷子,一边打一边说:“这打谷子和打仗一样,讲究个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江涛在一旁笑着摇头:“李云龙,你就别把啥都和打仗扯一块儿。”

老乡王婶端着茶水走来:“同志们,都歇会儿,喝点水,解解渴。”

战士们纷纷道谢,却没一个人停下手中的活儿。

张大爷看着忙碌的场景,眼眶有些湿润:“以前收庄稼,心里总不踏实,就怕碰上坏人来抢。现在有你们红军在,咱这日子,是越过越安心。”

炎炎烈日下。

几名女红军,正拿耙子翻晒着谷子。

“今年老天爷真给力,老乡们都大丰收了,咱们的根据地的粮食也有保证了。”

王大伯粗糙的手颤抖地捧起一把饱满的谷粒。

眼里闪着泪光,声音激动得有些哽咽:“咱祖祖辈辈守着这地,可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红军带来的这稻种,就是咱老百姓的救命粮呐!”

旁边的张大娘用力点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以前每年收成都紧巴巴,一家人省吃俭用都不够。今年可倒好,这谷子多得都没地儿放咯,都是红军的功劳!”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李强一边挥汗如雨地打谷子,一边扯着嗓子喊:“红军教我们育秧、防虫害,每一步都操心着。没有他们,哪有这满仓的粮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