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如若不胜,请斩吾头
李世民来了一趟,确实闹出了一些乱子,不过也不是没好处。?求°?!书D±?帮?ˉ~ *%免o费¥阅?读<
太子和中书令都看过了,自然也就没人‘哔哔’了。
让宋笃赫和赵晨防备突厥的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二十来天的时间里,他们把官道打的如同蚂蚁洞,到处都是陷马坑。
派出延州的人也顺利的运送回来二十车黑乎乎的原油。
至于竹子做成的拒马和竹枪,更是数不胜数。
最让宋笃赫赶到欣喜的是,这帮灾民竟然在以工代赈的过程中,被培养出了纪律性。
虽说跟军队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可也能做到,让往西往西,让往东往东,不似以前那般,只有听到‘施粥了’三个字,才会爆发出主观能动性。
转眼到了七月底,宋笃赫的‘预言’再一次得到了印证,旱了一年的天气,突然电闪雷鸣大雨磅礴,一连下了几天都不停,不光漆水复流淹没小道,连官道都变的泥泞难行。
此等天气让宋笃赫和赵晨欣喜不已。
甚至连宋笃赫都生出了突厥很可能不会来的幻想。
本来嘛,这么大的雨,路都被淹了,极不利于骑行,领着二十万骑兵过来溜达啥呀,在家睡会他不香嘛。=*D0\0?·&小?说.?网%? ?~更°%新*最?快·×!
谁知到了八月九日,李世民登基称帝后,赵晨派出去的暗探,陆续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先是突厥兵克会州,接着就是原州失陷,径州李艺避战不出,邠州张瑾畏敌不前,二十万突厥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烧杀抢掠,直向武功扑来。
吓的赵晨腿若筛糠,拽着宋笃赫的胳膊,贤弟贤弟的叫个不停,显然已是没了主张。
倒是宋笃赫,因为能穿回现代,不用考虑生死的问题,反倒显的极为冷静,先让柳氏带着夕儿,去长安找房玄龄,让她们等突厥退了再回来。
又让赵晨将灾民中的丁壮分成六队,一队留守城池,两队埋伏在山谷两侧;两队埋伏在山谷两头。
剩下一队作为预备队,由赵晨带着,随时准支援各队。
到了八月二十日,突厥兵果然出现在武功境内。
只不过这一次与历史上不同,他们刚进武功,就有十余匹战马踩进了陷马坑断了马腿,下马察看时,发现满路都是马蹄大小的坑洞。
颉利可汗见此情形,不由的大皱眉头。
他本想趁着李世民登基,没什么准备,突然杀到长安大捞一笔,没想到刚到武功,就发现唐军好似有了准备。
安全起见,他没有继续行军,而是派人上前探查道路刺探军情。?k,s·w·x*s_./o?r.g^
赵晨挖的陷马坑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晴天时搭眼一看就能看清,即便下了雨,洞里有了积水,只要仔细瞅瞅,也不难看出端倪。
突厥的探马又不是瞎子,自然不会视而不见,仅用了一天,五十骑探马,就跑着回到了突厥大营。
“你们是说,整条路上,全是这种坑洞?”
颉利可汗拧着眉头,铜铃大的眼睛硬生生眯成了一条缝,死死盯着满身泥泞,狼狈不堪的探马,阴沉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安。
探马中的领队捂着胳膊,顶着额头上的大包,苦着脸道:
“回大汗的话,确实如此,我等一直探查到凤岗山下,所过之处,到处都是这种坑洞,我们的战马”
头猛的往下一垂,声音随之多了一丝哽咽:
“全废了。五十多匹好马呀,最远的跑出去不到三百步。我们没办法,只好步行勘察,到了凤岗山,日头已经偏西,怕夜间被人偷袭,这才折返回来。”
颉利可汗挥了挥手:
“好了,我知道了,你们退下去休息吧。”
而后瞅着左右将领道:
“这么看来,唐军是已有准备了,若再前行,怕讨不到好,不如见好就收,就此退去吧。”
两边将领面面相觑,好半天都没人吭声。
想想也是,好容易突破边防,杀到了武功,只要再加一把劲,就能兵临长安大肆劫掠。
这个时候谈撤退,任谁也不会甘心。
颉利可汗见众人不语,知道这是不愿意,只得又道:
“我等此来,靠的便是一个奇字,若唐军没有准备,被我们一鼓而下,直逼长安,自然是最好不过。可他们若有了准备,早早调集好了军马,凭借坚城,固守长安,届时不光邠州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