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 第47章 遥望正义案(三)

第47章 遥望正义案(三)

寂静。斑驳的墙壁上,脱落的墙皮如同一片片岁月的残片。房间里摆放着简单陈旧的家具,在昏暗的光线下,投出形状各异的阴影,给人一种压抑而沉闷的感觉。阳光努力从狭小的窗户挤进来,却无法驱散这股挥之不去的陈旧气息。

此刻,林照手上戴着黑色橡胶手套,动作有条不紊地将一个微型电路板从拆开的排插中取出,放进密封袋。这个电路板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上面记录着一些他不想让警方获取的关键信息。他原本打算先带走,之后找更隐蔽安全的方式处理。他的眼神专注而平静,内心却如同一汪深不见底的湖水,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他太清楚刑警会怎么查,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与警方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在程序员生涯之外,他还系统学习过痕迹学与心理画像,正是他所尊敬的老师秦言,在他高三那年说:“你不是学法律的料,你太敏锐,适合做案头分析。”“如果你想知道真相背后是什么,你就要比真相更冷静。”此刻,那些话语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他记得那个冬夜,秦言在办公室递给他一双旧棉鞋,说:“别怕冷。”可老师死那年,没人为他添过一件棉衣。想到这里,林照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丝毫停顿,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老师讨回公道,哪怕这意味着走向万劫不复。

,!

他做得很慢,没有慌张。随后走进厨房,点燃煤气灶,让火苗慢慢舔着封袋边角。他心里清楚,时间紧迫,警方随时可能找上门来,这是他无奈之下的紧急处理方式。

而在警局,程望站在地图前,目光紧紧盯着红点标出的三位死者死亡现场,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缓缓移动,脑海中如同有一张无形的网在不断编织。“我们在查一条‘延时复仇’的路线图。”他缓缓说道,语气沉稳却又带着一丝凝重。他深知,眼前的案件并非简单的复仇,而是一个人对所谓“正义”的执着追寻。林照用了整整一年,用非常克制的手段,将每一次行为控制在最小风险内。程望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林照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他的“正义”?“他想证明,社会可以错判一个人,群众可以误解一个人,制度可以压垮一个人,但个人的理性判断和报复行为,可以绕开这些系统障碍,实现一种他认为‘更公平’的正义。”程望低声自语,仿佛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他明白,林照的行为并非出于纯粹的情绪,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理性清算,这让他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嫌疑人,多了几分敬佩,也多了几分警惕。

“姚启生是起点,也是收口。他是唯一一个在秦言死后,为他写悼词、辩护的老教师。但也是最后一个做出妥协的人。”

张逸铭点头:“我查过,姚启生原本在秦言的案件中写了长篇证明材料,但后来主动撤回,只留下了一句‘不方便站队’。”

“这或许比造谣更冷血。”贺青叹息。

“你们有没有发现,林照的逻辑不是在复仇。”程望缓缓道,眼神中透露出洞察一切的光芒。

林楠看他一眼:“你是说……?”

“他想证明,社会可以错判一个人,群众可以误解一个人,制度可以压垮一个人,但个人的理性判断和报复行为,可以绕开这些系统障碍,实现一种他认为‘更公平’的正义。”

“这不是纯粹的情绪性杀人,而是一场理性清算。”

程望拿出一张草图,是他深夜重构的嫌疑人心理画像:

? 极度自律,逻辑强;

? 对“污名化正义”极端敏感;

? 将“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复仇视作荣誉行为;

? 深信“沉默即共谋”,因而仇恨旁观者;

? 不求认同,但期待被看见。

林楠低声说:“就像他说的——‘世人误我,我岂能不报’。”

此刻,东城区,贺青带队的便衣警察来到林照的住所外,他轻轻敲了敲门,屋内无人应答。他下意识地凑近房门,仔细观察着门锁。果然,他发现门锁上有擦拭痕迹,这一发现让他心中一紧。紧接着,他又闻到门缝边缘传来极轻微的煤气味,这股气味如同一个危险的信号,瞬间让他的神经紧绷起来。贺青眉头紧锁,眼神瞬间警惕,向身边队员使了个眼色,队员们立刻心领神会,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配枪。

“小心,有陷阱,可能是煤气爆炸装置,先别轻举妄动,迅速寻找气源位置,通知防爆组支援。”贺青低声且急促地说道。队员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搜索气源,一边紧张地观察着四周,汗水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