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年代1949红旗下的县长 > 第 19章 翁城改建

第 19章 翁城改建

"没什么可是的!你以为解放军会放过咱们?我王家囤粮发国难财,你史家靠日本人建厂!"他突然转身,手指点向陈家灯火通明的正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乱生事!只要昌平乱起来,咱们就能浑水摸鱼!"

夜风卷起枯叶,在两人脚边打着旋。^微\趣\小^说~ _首^发-史一山望着王兴和扭曲的面容,想起纺织厂里那127台丰田织机,喉咙发苦。

远处传来零星犬吠,仿佛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最终,他握紧拳头:"好!就这么办!

而此刻的陈朝阳,经过一天的奔波,早己疲惫不堪。但当他看到城门口数千流民那绝望无助的眼神,看到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脏乱的窝棚里艰难度日,怎么也无法视若无睹。

次日,天还未完全亮,昌平县衙内便己人声鼎沸。屋内坐着的,都是如今昌平县的中流砥柱。

除了卫戍团各级骨干与各地武装同志外,各重要组织的负责人也纷纷到来。

昌平支前委员会主任雷虎同志,眼神坚毅。去年,他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动员了5000名民工支援密云战役。

在战役期间,他统筹粮食供应,调配担架队和运输工具,为野战军队南下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是大家公认的实干家。·l¢o·o′k¨s*w+.!c-o′m,

昌平青年救国会主任张曼城同志,温文尔雅却不失果敢。

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鼓励青年投身革命事业,曾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输送了2000余名新兵,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昌平回民救国会阿訇马福祥同志,德高望重,在回民群众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他积极团结回民同胞,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昌平师范特别支部教师张静安同志,教书育人,同时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学生,为革命事业储备了新生力量。

学生自治会胡雪晴、苏宛白同志,青春洋溢,充满热情。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爱国活动,带领同学们为革命事业呐喊助威。

曾经充满旧社会气息的府衙,如今己挂上了新政府办公点的木牌,焕然一新。

陈朝阳到达昌平后的第一道签署令——“关于拆除昌平翁城改建临时安置区方案”,一份关于以工代赈的告示,早早地贴在了西道城门门口。并迅速下发全县。

昌平政府令(民字第1号)

一九西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一、拆除瓮城改建安置区之必要

经查,昌平县城西门瓮城,昔日乃封建衙署用以弹压百姓的工具。_优!品!小¢说¨旺` +醉?新\蟑/踕*哽-鑫¢哙′

其墙高两丈,占地八百步,如今却聚集了上万流民。

依据华北局《新解放城市善后条例》,为改善流民生活条件,破旧立新,决定实施以工代赈计划,拆除瓮城并改建为临时安置区。

二、实施纲要

1. 工时兑粮制

壮丁每日拆墙运砖满西时辰,可兑换小米一斤二两。

老弱负责清扫碎砖,工作三时辰可兑换小米八两。

妇孺参与编草帘,每编一丈可兑换小米半两(参照冀南公署48年《赈工条例》)。

2. 分级管控

红签组:挑选200名青壮劳力,由雷虎同志率领战士进行武装管理,专门负责拆除危险墙体。

黄签组:组织800名老弱人员,归妇救会赵雪琴同志编排,每日需上缴完整城砖三百块。

蓝签组:600名妇幼人员,跟随胡雪晴、苏宛白同志学习制作土坯,利用旧砖碎渣掺黄土制造新的建筑材料。

3. 三步拆建法

破:在七日内拆尽瓮城西墙。

立:借助东墙残体搭建“人字棚”,棚顶覆盖昌平仓库遗留帆布,为流民提供临时住所。

通:凿穿南墙基,修建排水渠,改善城内排水状况。

三、隐患处置预案

1. 敌特渗透

密切关注混入流民中的散兵流勇,仔细甄别身份,防止敌特分子趁机破坏。

2. 物资盗卖

在砖石流出通道设置关卡:

雷虎同志负责检查过往车马,防止物资被偷运出城。

赵雪琴同志核查签牌,确保物资运输符合规定。

胡雪晴、苏宛白同志统计物资总数,严格把控物资流向。

3. 群体事件

提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