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的火苗剧烈地摇曳起来,光影在墙壁上疯狂跳动。再定睛看时,桌边已空空如也。那抹素白的身影,连同那柄秋香色的油纸伞,如同被风吹散的雾气,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丝清冷的雨气和陈砚心头巨大的空茫。
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艰难地拨开厚重的云层,吝啬地洒下几缕清辉,落在后院那口覆满青苔、幽深如墨的古井上。
陈砚提着盏昏黄的风灯,站在井边。灯影摇曳,映着井口湿滑的石沿,和旁边那株虬枝盘错的老梅树。夜风穿过光秃秃的枝桠,发出呜呜的低咽,像是妇人的哭泣。他想起苏婉那冰凉的手指,那毫无生气的眼眸,心头一阵紧缩。
他放下风灯,拿起靠在墙角的铁锹。冰冷的木柄入手,寒意直透掌心。他深吸一口带着土腥和苔藓气息的潮湿空气,走到老梅树下,依着苏婉所指的位置,开始挖掘。
泥土湿冷粘腻,每一锹下去都带着沉重的阻力。寂静的深夜里,只有铁锹插入泥土、翻动土块的“噗噗”声,单调而清晰地回荡着。汗水混合着冰冷的夜露,很快浸湿了陈砚的鬓角。不知挖了多久,铁锹尖端忽然撞到一个硬物,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陈砚心头一跳,动作更加小心。他蹲下身,用手拂开周围的湿泥。一个尺余见方、早已朽烂不堪的木匣子显露出来。匣子表面裹满了黑色的污泥,边角处露出深褐色的木头纹理,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散架。他屏住呼吸,用颤抖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拂去匣盖上的泥土,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将那早已失去锁扣、紧紧咬合的盖子,猛地掀开!
一股浓烈的、混合着泥土深层腐朽气息和陈年霉味的奇异味道扑面而来。匣内,静静地躺着一卷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红绸。
那红,是历经岁月侵蚀后沉淀下来的暗红,如同凝固的血液,又似晚秋最深沉的一片枫叶,失去了初时的鲜亮,却沉淀出一种惊心动魄的厚重与悲怆。
陈砚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极其小心地,像捧起一件易碎的稀世珍宝,将那一卷沉重的红绸从朽木匣中捧了出来。红绸入手冰凉,带着地底深处特有的阴寒。他捧着它,一步一步,沉重地走回堂屋,将那卷红绸放在了擦拭干净的方桌中央。
昏黄的煤油灯光下,红绸仿佛有了生命,幽幽地泛着暗沉的光泽。陈砚定了定神,双手分执红绸的两角,屏住呼吸,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将它展开——
一幅尺幅不大,却精致繁复到令人屏息的刺绣图样,在红绸上完全显露出来!
是一对戏水的鸳鸯。
雄鸟羽毛艳丽,颈项高昂,眼神顾盼神飞,每一根翎毛都用了极细的丝线,以套针、戗针层层叠绣,色彩过渡自然流畅,仿佛真羽般富有光泽。雌鸟依偎在侧,姿态温婉,眼神柔和,羽毛色彩略淡,却绣得更为细腻,颈项间一圈细小的绒毛纤毫毕现。它们交颈缠绵,浮游于碧波之上。那水波用深浅不同的蓝、绿色丝线,以散套针和滚针绣出,层层叠叠,仿佛能听到水流的潺潺声响。水底几根纤细的水草随波摇曳,水面上点缀着两朵半开的、粉嫩欲滴的并蒂莲,莲瓣娇柔,仿佛还带着清晨的露珠。
针脚细密得不可思议,几乎看不见线头。色彩搭配和谐而典雅,即便蒙尘十年,依旧能看出当年绣娘倾注的心血与无与伦比的巧思。最令人心颤的,是那对鸳鸯的眼神。雄鸟的锐利中带着守护的温柔,雌鸟的柔顺里含着深深的眷恋。它们不是死物,而是被赋予了灵魂的精灵,在这方寸红绸之上,诉说着矢志不渝的深情。
陈砚的手指轻轻抚过那细腻的绣面,指尖能感受到丝线的微凸和针脚细密的排列。仿佛能看见灯下,那个叫苏婉的女子,如何凝神屏息,一针一线,将少女最美好的憧憬和最炽热的情意,都密密地绣了进去。这哪里只是一幅绣样?这分明是她用生命线编织的、未曾来得及诉说的情书,是她对未来全部幸福的无声期许!
就在这时,一股极其微弱的、带着水井深处特有的阴凉湿气,悄无声息地在堂屋中弥漫开来。陈砚若有所觉,猛地抬头——
只见后院那口古井的方向,一缕淡得几乎看不见的青烟,如同有生命的活物,袅袅袅袅地穿透紧闭的窗棂缝隙,飘进了堂屋。青烟在昏黄的灯光下无声地汇聚、盘旋,越来越浓,越来越凝实……
终于,凝聚成了那个熟悉的、素白如雪的身影。
苏婉静静地站在桌边,目光一瞬不瞬地落在桌面上那幅彻底展开的“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