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任正非正传 > 第9章完结

第9章完结

深圳,曾经是一座只有六条弯曲街道的边陲小镇,人口不足3万,清一色的低矮平房和茅草房,最高的楼不过六层,周边是一片荒坡野岭。\鸿*特·暁+税`惘+ !免+费*跃`独`但是它临近香港,一河之隔就是已实现经济腾飞的东方之珠。1979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对广东省领导人说:“还是办经济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钱,你们自己去搞,争取杀出一条血路来。”于是便有了南海边的“那个圈”,小镇深圳被列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深圳迅速崛起,沉睡的山丘被推平、荒沟被填平,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这里平地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城市,一亩亩良田、一个个渔村迅速变为高楼大厦,国贸大厦建设工程中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被概括为“深圳速度”,迅速震撼全国。“深圳速度”引发了中国社会的一场观念革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中国改革发展大潮中的最强音。一时间,全国的人都在谈论充满生机的深圳,谈论那里遍地黄金的传说。~如^蚊^王? ~已?发¨布?最^薪/蟑*洁-

转入地方后,任正非才发现,军队里那种淳朴的作风与现实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商品经济大潮中唯利是图、阴谋算计的伎俩,让他一时难以适应,更无驾驭它的能力。如此一来,他淳厚朴实、耿直的秉性也就免不了栽跟头。由于看不惯一些部门领导得过且过的行为,他豪情满怀地给老总立“军令状”,要求将旗下的一个公司交给他管理。然而热情换来的只是冷漠,他的要求没有获得批准。瞬间,他的心变得冰凉冰凉的。

老总为了安慰任正非,让他到下面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正是在那里,40多岁的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冬天”。

由于习惯了部队慷慨与坦诚的环境,对一些商业陷阱毫无防备,任正非做一笔生意被别人骗了,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20世纪80年代末,200万元人民币不是一笔小数目(按当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亚于2009年的1个亿),当年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

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在令人羡慕的大国企南油集团待不下去了。此时的任正非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赡养,还要兼顾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所谓“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再、未来尚长的中年之际。想必那时的任正非对人生的坎坷无比伤感。

之后,任正非开了一个电子公司,但是结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收益不大,只能在生存线上徘徊。

这一系列的不顺直接导致了任正非的家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他的夫人是四川省省领导的女儿,在任正非转业的时候就已经是南油集团的高层了,而任正非混得很一般。任正非比较爱家,自己转到深圳后,也把家人都接来深圳住。父母和弟妹们的到来,让家庭矛盾与工作矛盾开始有了纠葛。这段原本圆满的婚姻不得不以解体告终。任正非曾感叹过生活无常,爱情难测,年轻时满腔热情但感情失意,功成名就后爱人已经远去。

当兵出身的人最大优点是敢于打硬仗,啃硬骨头,吃苦耐劳;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如不适应商品经济,领导与服从意识浓,抑制个性发展等。为了支援特区建设,当时国务院、中央军委曾调基建工程兵两万人到深圳执行基建任务,次年他们被集体转业改编为地方国有建筑企业。脱下军装的建设者们面对市场经济中的如林强手和不规则竞争,由于思想意识跟不上、服务意识差、不熟悉环境,一度几乎无饭可吃。

来到这座新兴城市的任正非似乎也没有完全适应过来,面对花团锦簇的外部世界他的雄心被本能地激发出来,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

一个曾经豪情满怀、自信坚强的人混成这样,这种打击落在一般人的身上,估计早就一蹶不振了。但是,任正非不是一般人,他没有时间去感伤,家庭的责任、事业的急迫,令任正非走上了一条下海干实事的道路。就这样,处于中年危机之中的任正非被逼无奈开始创业,华为诞生了。就这样,深圳少了一个国企干部,中国多了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教父”。

这几年,挫折成了任正非的伙伴,随影而行、挥之不去。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最后的“撒手锏”也许就是冒险、“赌一把”了。正是无处可以就业,所以任正非才被迫重新走上通信行业这一块属于自己的优势领域。

第二章 稚嫩华为,破土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