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41章完结

第41章完结

这次思想心绪动荡后,胡适似乎比以前自信更强。¢微*趣/小!税¨网_ ·冕+废+跃¨渎¢而且自觉“胸襟魄力,较前阔大,颇能独立矣”。可以看出,他的观念有一个大的改变:以前常为中国各种风俗制度等辩护,此后则开始较多看到西方的好处和中国的不如人处;以前论事还多出于中国的传统观念,此后则渐偏向西方的思路。胡适以前一直极不喜欢西人到中国传教,但在那年8月却说,虽然“前此颇反对此举”,近来则觉得传教之士,“正亦未可厚非。彼等自信其所信,又以为其所信足以济人淑世也,故必欲与世人共之,欲令人人皆信其所信,其用心良可敬也。”[42]胡适对传教这种宽容念头持续得并不久远,后来他仍时时攻击在华传教士和传教事业,终生以未读过教会学校而自豪,但此时的观念转变是明显的。

不久,胡适开始怀疑中国“二千年来,无论文学,哲学,科学,政治,皆无有出类拔萃之人物”。他也进一步发现了美国道德高出中国的地方。曾经做过狎邪游的胡适发现美国上流人士视嫖为“大恶”,而中国人士从无此念。!狐*恋·雯_学_ ~免?肺_越′独,他认为,只有知此为大恶,以后才可能有绝迹之一日。故中国“今日急务,在于一种新道德,须先造成一种新舆论”,使人人知这是大恶大罪,“则吾数千年文教之国,犹有自赎之一日也”。胡适也自誓,今后不但不再做此事,而且要“提倡禁嫖之论”。这一点,他只大致做到了。胡适在“暴得大名”之后的反思期间,就曾于1925年在武汉“把周老先生(鲠生)拉去看汉口的窑子生活”,又于次年在上海时带他的老朋友根内特去见识上海风月。根氏为哈佛大学高才生,那时已是美国名记者,正所谓上流人士。他果然把胡适狠狠教训一通。胡适也深自悔悟,向根内特保证“要严肃地做个人,认真地做番事业”。[43]但胡适明知根氏为上流人士而要带其去嫖妓,可知他已忘了当年的想法,又可见当年观念不过是一时心烦所致。

那年7月,胡适在美国政治漫画中看到“风趣”的表达,立即认为“西洋政争之态度非东方政客所能梦见”。褒贬甚明。¨E,Z¢小*说!罔/ ?追~罪?新!蟑*踕,不过,胡适历来思虑周密。他虽然在往西方观念一边偏,但也知道有一点是根本不能变的:美国终非吾土。胡适在思乡之念“往来胸中”时,想起了王粲(仲宣)《登楼赋》里的“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美国再好,终非吾土,胡适的忧思又“何可任耶”?[44]

* * *

有没有对自己所要扮演的历史角色的自觉是极为重要的。胡适在其《易卜生主义》中曾说,要“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他一生常挂在口上,用以引导青年(虽然在不同时期说此话意思也有变化),其实也以此自勉。而《易卜生主义》恰是在康大时即以英文先写出,回国后又改写成中文发表的。胡适在留美几年中有意识地往此方向努力的那种“自觉”,的确很明显。他的朋友郑莱曾称赞他为“留美学界中之最有学者气象者”。胡适听了,暗中下决心“自励以求能消受此誉也,否则真盗虚声矣”。这与胡适少年时受傅君剑夸奖一样,又给他加一层“超我”的压力。但“超我”也就是“自觉”的一部分。郑莱所言不虚。君不见当年《竞业旬报》先后三个编辑傅君剑、张丹斧和胡适,前两人后来都成报人,独“以舆论家自任”的胡适成了学者。[45]所以胡适后来说没有蔡元培他就会成为一个三流编辑,的确是有所感而发自内心的话。

在“超我”压力下的胡适暗中在与所有的留美学生比。1915年初访纽约时,知友人张仲述(彭春)已著短剧数篇,颇不错,不禁叹谓:“吾读剧甚多,而未尝敢操觚自为之,遂令祖生先我着鞭。”这正说明他自己是有意要事事先人着鞭的。同时,胡适又有君子善假于物的大优点。他说,与朋友讨论,“本期收观摩之益也,若固执而不肯细察他人之观点,则又何必辩也。”不管争论讨论,胡适都最善于整合别人观点,据为己有。留学生许肇南主张一国命脉在中等社会,特别倡社会改良。胡适有诗记许氏的观念说:“诸公肉食等狐鼠,吾曹少年国之主……愿集志力相夹辅,誓为宗国去陈腐。”[46]这些后来都不同程度地成了胡适自己的意见。观胡适许多书信文章中的新观点,常常能在其日记中发现不久前恰与人讨论或争论过。但有时胡适的整合也不一定成功,如他受傅斯年文章《周东封与殷遗民》影响所写的《说儒》,自己虽颇满意,其实凡傅文未言及者,多半都长于见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