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夜 作七绝《指桑骂槐(难沫若)》。_完/夲_鰰?颤¢ \已`发+布_最.欣′彰.劫~诗曰:
白甫诗篇牛斗高,也同若著应该烧?
泽东思想评人物,古往今来余一毛。[216]
秋 王稼祥致信周恩来说:“总理:在我有生的日子里,希望及早安排我的工作……王明现在国外仍然猖狂已极,我愿意写些文章批判他。如果可以的话,只要一二个助手就可以了。你的意见怎样?是否合时宜?望告之。”
1974年 70岁
年初 写完《“孤僧”命运与毛家十大》,后作为第四编收入《中共半世纪》一书。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一、毛泽东为什么成了“孤僧”?二、毛家十大的内外政策;三、毛泽东与秦始皇。
第一部分认为:“毛泽东之成为‘孤僧’,决不是偶然的。这首先是他的思想错误和政治路线错误演变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是他阴谋诡计毫无人性不断迫害最亲信的同僚的结果”;再次,“是他实行‘整风运动’和‘文化革命’的必然结果,是他公开走上联帝联反而反苏反共的叛徒道路的必然结果”。,E/Z¢晓-说/枉· _唔!错*内+容+
第二部分认为:“十大通过的毛泽东的政策更加反动,其所追求的目的更加露骨”,“十大决定的对内政策和采取的组织措施的目的,都是围绕着维持其个人的反动统治和准备江青作继承人这个中心环节”;“毛泽东的对外政策的目的,都是围绕着加紧准备反苏战争和企图挑动世界大战这个中心环节的”。
第三部分认为:“毛泽东之所以吹捧秦始皇,首先就是由于他具有浓厚的封建帝王思想”,其次,“是因为他与秦始皇有许多共同之点”,“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之所以吹捧秦始皇,并把自己比做秦始皇,是有他的政治阴谋的”,“其目的是为了把自己吹捧成‘坚决打击复辟资本主义的政治家’”。并说,“毛泽东吹捧秦始皇并把自己比作秦始皇的主要目的,不只在于禁止人们再控诉秦始皇和他自己所干的‘焚书坑儒’之类的罪行,而且为了把秦始皇美化起来,作为他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新工具”。\2.c¢y,x~s?w-.?n¨e-t/
文章还说,毛泽东在吹捧秦始皇的同时,攻击孔子,“这首先是因为秦始皇和他自己都犯了同样的‘焚书坑儒’罪行”;“其次,是由于毛泽东和秦始皇同孔子之间存在着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原则分歧”;“更重要的是,毛泽东之所以攻击孔子,也是有他的政治目的的”,“把他要打击的人加上个‘孔子信徒’罪名,然后诬蔑之为所谓‘坚持资产阶级专政的顽固派’而加以迫害”。
文章还指责“毛泽东把鲁迅的名字变成他手中玩弄的傀儡,把鲁迅著作变成他手中的御用的工具”。[217]
3月 把1971年夏写的长文的两部分和同年秋及1974年初写的两篇文章拼凑在一起,分别作为第一、二、三、四编,定名为《中共半世纪》。
3月23日 为《中共半世纪》写“写在前面”,其内容是:
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共半世纪》和第二部分《“整风运动”是“文化革命”的预演》是一九七一年为纪念中共五十周年而写的长篇论文的两个部分。第三部分《“文化革命”与毛帝合作》是同年秋季为揭露所谓毛美关系“突然变化”的真相而写的。可惜,因病情恶化都未能完稿。以后这段时间,遇健康情况有可能时,随时继续将这些稿件加以整理和补充。第四部分《“孤僧命运”和毛家十大》是一九七四年初写成的。
这四部分合起来一齐发表,是合乎事变发展进程的逻辑的。
大家现在都知道,毛泽东之所以成为共产主义和革命事业的叛徒,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他长期不断地干坏事发展的结果。而他使自己蜕变成叛徒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变,正是他在四十年代前半期实行的反动的“整风运动”和他在六十年代下半期开始实行,至今仍在变相继续的所谓“文化革命”。同时,毛泽东正是由于实行反革命政变而成为最反动的帝国主义集团和一切反动派的宠信;所以他才在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中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反帝运动面前成为众所唾弃的叛徒。因而连他自己也感到了,他是处在众叛亲离形单影只的独夫惨境。因此在一九七一年春斯诺同他告别时,他不得不沉痛地向其老友说:“我现在是一个夹着破伞到处流浪的孤零零的老和尚了。”
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里,作者探讨了中国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