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s′l-x`s~w/.!c-o.m+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骆驼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11]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骆驼满旧都”,随着安禄山的攻陷长安,京城笼罩在一片血腥之中。逃离这是非之地,逃离这血腥之所,成为了士绅的首要选择。因洛阳、长安被叛军攻陷,是年,两京很多士人多逃亡荆州一带,以避战乱,“自至德后,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乃置荆南节度使”。,墈\书_屋¢小_税/枉· .嶵?歆?彰.结¨哽`鑫?筷?[12]
“不觉大流落,皤皤谁见矜”(《寻思》一〇一),漫无目的的寒山,怀着无比惆怅和凄凉的心情,加入了逃亡的人群,随着他们一起越秦岭,下汉水,走襄阳,最后到达了江陵(今荆州)。
荆州位于今湖北省中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和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腹地,又称江陵,自古为军事要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曾称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13]这里山水怡人,风光无限,诗仙李白一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4],其在江陵畅游之意,跃然纸上。
“忆昔遇逢处,人间逐胜游。乐山登万仞,爱水泛千舟。送客琵琶谷,携琴鹦鹉洲”(《忆昔》一七八),寒山这首诗则无疑表明了在咸阳遭受兵乱之后,随着逃亡的士绅队伍,自己也曾到了江陵。¢x,i·n~w,a+n+b·e+n!.^o~r·g?其所言的“琵琶谷”即在今湖北郧县,处于汉江边上,离江陵很近;“鹦鹉洲”即在今湖北武汉汉阳鹦鹉湖,《清一统志》载:“湖北武昌府,鹦鹉洲在江夏县西南二里,祢衡墓鹦鹉洲,今沦于江。”
而在寒山到了江陵之后,荆楚之地的胜景,让寒山暂时地抛却了积聚在心头的惆怅、无奈的情绪,“乐山登万仞,爱水泛千舟”,在江陵,徜徉于山水之间,无疑让寒山孤寂的心灵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慰藉。更为重要的是,与寒山同来江陵避难的,也都是缙绅之士,本来就是文人墨客,风流倜傥,再加上山水奇异,自然更能激发文人们的诗情雅兴。于是,文人们也暂时抛却了离乡的愁绪,代之以应和酬唱,把酒言欢,江陵的山水之间,俨然一人间胜境。混迹于文人墨客之间,应和于觞酒酬唱之中,寒山对于生活也感到了某种程度的满意和陶醉,毕竟在这里暂时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送客琵琶谷,携琴鹦鹉洲”,这是对于当时文士交往的最为直接的写照,而琵琶谷和鹦鹉洲无疑也是当时避战乱于江陵的士子经常应和酬唱的地方。“琵琶谷”在今湖北郧县,“汉水又东经琵琶谷口,会贞按:谷在今郧县东。《郧县志》谓之琵琶滩”[15],郧县历史悠久,古称麇子国,商代属庸国,春秋时属绞国,战国时属楚地。秦属汉中郡长利县。西汉置锡县。东汉属益州汉中郡锡县,三国时属魏兴郡之锡县。晋太康五年(284)置郧乡县,属荆州魏兴郡,以治所附近郧关得名,又传因位郧山之南得名。汉水在侧,潺潺而过;郧山之秀,足以陶情。有山有水,其地必灵,对于文人墨客而言,这里无疑是一个激发诗情的地方,无疑是觞酒酬唱的首选之地。故而,寒山与避难于此的文人墨客时常留连于斯,也是情理中事。
鹦鹉洲,在武昌城外江中,其名之来,则是与汉末名士祢衡(173—198)联系在一起的。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