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寒冷,但洞中丝毫没有寒冷的感觉。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了,如此想着,寒山竟突然有了一种归属的感觉,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熟悉,仿佛自己原本就是寒石山上的一块岩石,此刻是重归故里,重新归于精神上的宁静。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要在这里久住了,于是寒山开始把洞内稍作收拾,俨然一个好住处!
这样,自上元元年(760)寒山因厌倦尘世的种种无奈,不想再为仕途所牵绊,而从山东辗转来到天台,其目的就是为了归隐。可是,从上元元年开始,到贞元六年(790),三十年一转瞬,实际上寒山并没有真正实现其道家归隐的真意。他在天台过着普通的农夫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并没有按照预期的修道轨迹进行,而它却让寒山感到安心和幸福,可以说这也是寒山生活中最为幸福、快乐的时光,虽然比较贫困,但是,在妻儿相伴的这种天伦之乐,足以让寒山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累,但是踏实并且幸福着。可是,妻儿的离去,将寒山再一次摆到了选择的面前。对于寒山来说,久已淡忘的道家的修身观念重新占据了思想的主流。也许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来在三十年前就该实现的,三十年之后,65岁的寒山终于走上了修道之路。修道的地点,就在寒石山,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在寒山决意定居寒岩洞之后,寒山正式开始了其修道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