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荒野寒山 > 第65章完结

第65章完结

一为“寒山一诗救少女”。′秒~璋~节?小\税.网+ ^已`发¢布_醉_新~章?洁?相传当时附近有一个老财,年逾六旬,看上同村一少女,欲纳为妾。派人送彩礼于少女家,少女的父母贪其财,便逼其女与老财卜神于庙,以定吉辰,少女不肯,苦苦挣扎。寒山刚好路经此地,见此情形,便题诗于壁:

老翁娶少妇,发白妇不耐。

老婆嫁少夫,面黄夫不爱。

老翁娶老婆,一一无弃背。

少妇嫁少夫,两两相怜态。

(《老翁》一二八)

这老财至壁前看到题诗,大为吃惊,以为是神明见怪,遂罢婚议。

一为“寒山一诗救灾民”。相传当时山里有一富绅,非常悭吝,山民因青黄不接,求借斗米,他亦装贫叫苦,推三阻四,不愿借贷,以解贫民之忧。饥民怒极,投书威吓,富绅惧怕,欲外出与亲家商量对策,途经寒山道,见树上题有一诗:

新谷尚未熟,旧谷今已无。

就贷一斗许,门外立踟蹰。

夫出教问妇,妇出遣问夫。

悭惜不救乏,财多为累愚。\幻~想`姬? _无~错^内?容!

(《新谷》一二六)

富绅读罢,吓出一身冷汗,这诗句句是在说自己嘛!便急忙到寒山处求救,但见寒山写了一张纸,叠好交给富绅,教其回家再看,并告知惟有照做才能避过灾难,否则会有性命之虞。富绅赶忙回家,展开来一看,正面写着“乐善好施”四个大字,背面附五言诗一首:

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

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散之即福生,聚之即祸起。

无财亦无祸,鼓翼青云里。

(《贪人》八十六)

富绅悚然,于是马上开仓济贫,饥民终于得救。

当然,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寒山的接受程度。我们不否认寒山的种种救世济民的行为的可能性,因为从寒山正直的性格出发,这样的行为是合乎情理的。寒山的生活并不像我们后来想象中那么单一,他的眼光也并不是仅仅局限在寒石山的美景之上,然后自得其逍遥之意。正如前面所言的一样,寒山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的眼光不会只局限在他自己的身上,他理应有一个更为广泛的思想空间,即便是隐居于寒石山之中,以下一首诗或者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

丈夫莫守困,无钱须经纪。~嗖~艘*小?税,枉? ·首\发+

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

犊子又生儿,积数无穷已。

寄语陶朱公,富与君相似。

(《丈夫》一三二)

寒山在寒石山,时常与附近山民聚谈,他深知百姓的疾苦,这首诗相传就是寒山用来劝导山民勤劳致富、养犊脱贫,至今在寒石山一带,养犊放牧的山民还有焚香祈求寒山护佑的。

独自隐居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波澜,或者说还有些许的寂寞,不过这对寒山来说并不重要,怡情于山水之间也就足够了。每日手携一卷书,信步于山林之间,成为了寒山习惯的生活方式。闲读古人书,静观天地景,这样的生活对于寒山来说也是颇有情趣的,至少他是自得其乐的,没有什么能够影响此刻寒山的心情,即便是死亡:

寒山子,长如是。

独自居,不生死。

(《寒山》三一一)

在其晚年,寒山在精神上达到了圆融的境地,对于外界的种种纷扰,心若止水:

千云万水间,中有一闲士。

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

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

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

(《千云》二八四)

没有了尘世的牵绊,完全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清新而又自在,忘忧而又逍遥。这样的日子在寒山的生命中占据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从元和五年(810)丰干禅师和拾得和尚离开人世,寒山的生活便是如此,年老的寒山不再离开寒石山,他的生活范围就在寒岩和明岩,因为只有在这里,寒山才能找到一种归属的感觉。采食野果以度日,偶尔也会在寒岩洞前种上一些食物,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无忧无虑。一晃二十年也就过去了,寒山也走到了其生命的尽头。

830年(大和四年)九月,寒山10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