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民 主与乌托邦 > 第47章完结

第47章完结

们论述的内容包括怎样忌烟、怎样调换工作、怎样换一种方法生活、怎样换一种眼光看世界等等。一句话,他们希望为人们提供某种求得心理平衡、生活幸福的精神妙方。除了哲学家以外,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也加入了这一旨在引导人们精神生活的大合唱,各种心理康复技术、心理调整方术也趁势加大宣传力度。似乎是要为这一潮流加上一道更为耀眼的亮度,不久前推出的一本新书的名字就叫《让我换一种生活》。

显然,这些事实说明法国社会犬儒哲学流行的现象在现阶段有增无减。然而我并不因此就认为犬儒哲学可以持久流行。使我的先入之见发生动摇的原因是我发现这种顺应时代的犬儒思潮也有另一面。这一面不乏积极意义,有某种自己掌握自己命运、自己重新设计自己人生的抗命精神。

————————————————————

(1) 本文原刊于香港《信报月刊》2002年7月号。

我与这几本书(1)

我是不主张做开书单这种事的。不是说没有值得读的书,而是说读书在我看来其实是很个人化的行为。同样一本书,二十岁时读和三十岁时读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道理,同样一本书,经历过“文革”与未经历过的人读起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自打文字创造出来之后,读书就成为人类社会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这种传播不是被动的和单向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双向对话。“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其实描述的就是读书这种双向的创造活动。读书不仅是读书人与典籍的对话,也是典籍通过读书人这个中介进行的对话和辩难,也就是说,一部书对读书人有否启发与影响和程度的大小,是同读书人的知识铺垫有密切关系的。读书人不仅是知识的受众,也是思考、批判和创造的主体。我在这里强调读书人在读书时的主动和批判精神,当然不是说书籍无精华糟粕之分,而是想说如读书而不独立思考,任何精选的书单都无法缩短你与无知之间的距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