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她

繁体版 简体版
进入她 > 民 主与乌托邦 > 第72章完结

第72章完结

德国此次同法国站在一起,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是德国外交的一个新现象。/搜,嗖`小`税+徃? ?首^发/德国战后外交两原则——同美国站在一边和不在法美之间作选择——都被打破。德国的这一变化有现总理施罗德个人气质上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德国社会氛围的变化:第一,五十年的战后深刻反省,使得德国人感到卸下了历史重负,应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第二,德国和平主义传统正在卷土重来。

不过,目前欧美在解决伊拉克危机上的分歧,并不仅仅局限于外交层面。众多的观察家指出,此次欧美分歧正在超出传统的利益分歧,而逐渐走向某种价值分歧。而这种深层的价值分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正,将会对整个世界的走向发生重大影响。

纵观法国近期报刊,在提到美国时以帝国、强权相称已是司空见惯。如果夸张一些,笔者可将目前欧美在国际问题上的一系列分歧概括为欧洲主张法治,美国主张强权;欧洲主张文明对话,美国鼓吹文明冲突;欧洲强调外交斡旋,美国偏爱武力威胁;欧洲希望讨论磋商,美国则固执于单边主义。进一步甚至可以说,欧洲今天已经进入所谓可持续发展和世界治理的后现代,而美国还停留在强权、实力的政治现实主义的旧时代。¨0?0\小·说+蛧? ′无·错?内¢容_自然,这种概括有点漫画性质,但并非子虚乌有。法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拉依迪(Zaki Laidi)就指出,“9·11”事件之后,美国的方向同欧洲所主张的经济治理、政治一体化的方向背道而驰。而这一发展趋势正在使欧美的利益冲突向价值冲突的方向演进。(4)

欧洲学者自然不否认,美国有着坚实的不可非议的民主制度,人权、自由这类普世价值观在美国也深入人心。对于多数评论者来说,造成目前美国与欧洲分歧的主要原因不是价值和制度层面的问题,而是如今没有制衡的世界格局。美国的单边主义是因为美国太强大。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在谈到文明冲突问题时就表示,“9·11”事件并没有开启一个时代,是由于东西“冷战”的结束,才使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因为,从那时起,世界失去了两极制衡。(5)

欧洲舆论对美国偏离法制秩序的担忧不仅仅从伊拉克问题起。在欧洲看来,中东冲突迟迟得不到解决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立场是有直接关系的。以巴冲突在以色列利库德党右翼领导人沙龙主政以来愈演愈烈,欧盟坚决谴责巴勒斯坦自杀性恐怖活动,但也强烈谴责沙龙以一个民主、法治国家之名对巴勒斯坦平民发起的进攻。?x-q^k-s¨w?.\c^o′m′以色列长期不执行任何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在美国的庇护下,无视国际社会的批评,将自己置于国际法制秩序之外。而美国布什政府此次试图甩开联合国安理会的做法使得欧洲人担心美国正在以色列化。

欧洲人心中的世界新秩序应该以法治和现有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为基础,而不能以实力为准绳,这同美国目前布什政府的主导意识形态有着直接冲突。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著名国际战略专家卡根(R. Kagan)就美欧存在着这种价值分歧指出,美国同欧洲在国际秩序、地缘政治上的分歧并非是欧洲向往和平而美国醉心武力。他认为,美国与欧洲看世界的不同思路,主要来自于欧洲的衰落。欧洲主张和平、对话、法治的取向并非来源于古老的传统,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产生的新传统。19、20世纪的欧洲同现在的美国一样,是崇仰武力和强权的,那时的欧洲各国倾轧、争霸,以强权瓜分世界,对话、法治根本无从谈起。而当时相对弱小的美国同现在的欧洲一样,更多地主张对话和谈判,以外交手段解决冲突。现在的欧洲和当时的欧洲有什么不同?他认为:欧洲当时具有实力,因而以强权解决问题,现在的欧洲用武力已力不从心,因而也就只好鼓吹对话。他甚至告诫欧洲人:如今欧洲可以鼓吹法治、对话正是由于美国人为此提供了实力基础。没有美国人的存在,欧洲就无法抵御来自邪恶国家的进攻,没有美国的干预,欧洲也无法解决欧洲本土的冲突,如科索沃战争。按照卡根的立论,欧洲目前所唱的理想主义的、貌似高尚的田园诗般的和平颂歌实乃是一种忘乎所以的乌托邦。

卡根认为,美国固然是从自己的现实利益出发,但欧洲何尝不是?就拿欧洲反对美国进攻伊拉克来说吧,欧洲虽然以国际规则、多边主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