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杜凤治接下来会不会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呢?梁宽杀妻案会如何发展呢?
第二回 一切为了口供
广东罗定州的梁谭氏被人砍死,梁家人说是来梁家讨债的赖正义杀的;赖家人说是梁谭氏的丈夫梁宽自己杀死了妻子,嫁祸赖正义。·兰!兰′文-学¨ ,嶵/欣\漳`劫¨埂,欣.筷~罗定州知州杜凤治在查案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梁家的邻居因为不想招惹麻烦都逃避一空,杜凤治找不到目击证人,而梁、赖两家各执一词,相互指控。
古代官员查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审人犯。杜凤治没其他办法,也只能反复审问相关人等。八月初五,杜凤治提审了梁家祖孙三代人和地保关俊兰,他们不是说自己不知道,就是回答得含含糊糊。杜凤治又审讯了赖正义,赖正义坚持说是梁宽杀死了妻子。八月初九,杜凤治又审讯梁宽的哥哥梁求。案件发生时梁求就在现场,梁求的供词和梁宽的几乎一模一样。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案情没有头绪,杜凤治的破案压力越来越大。
杜凤治只好邀请罗定州本地的绅士出面帮忙办案。八月十八日,杜凤治请局绅黄贯槎等人“即速出来,秉公据实禀明,以便提犯研讯”。-第¢一,墈*书¢枉+ ¢蕞`歆?璋.结+埂+新?筷+那么,“局绅”是什么人?堂堂的知州大人,为什么要请他们帮忙呢?中国乡村地域辽阔,古代州县衙门的官员人数有限。明清时期,一个县的正式官员也就十个左右,加上雇佣的书吏、差役,也就一百多人。这些人什么事情都要管,大到镇压造反,小到押送嫌疑犯,他们管理不过来,于是州县官府不得不在乡村寻找合作者,这些合作者就是过去的绅士。
这些绅士都是读书人,知书达理,绝大多数都有科举功名,很多人本身就是在家乡闲居的官员,或者告老还乡的官员。他们既熟悉当地的实际情况,又对官府的方针政策、行政运转非常了解,所以是充当官府和乡村桥梁的理想人选。官府需要乡绅向老百姓解释国家的方针政策,做老百姓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助官府征收赋税、解决民间纠纷。农村发生的很多事情,官府首先想到要乡绅们协助解决。地方官员对当地的绅士非常尊重,过年过节,官员和绅士们会相互拜访,联络感情。官府有大的决策、大的动作,或者遇到难题了,官员也会请绅士们过来商量。¢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芯,蟑~洁?0?0\晓′税+旺` *追~蕞·薪~彰-踕·
同时,老百姓也承认乡绅可以代表他们,认可乡绅这种半官半民的身份,因为,绅士们和当地老百姓有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或者有些绅士本身就是乡村的族长元老。两宋以后,宗族势力在乡村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集合整个家族的力量,创办家塾,培养宗族子弟读书、考试。这些宗族子弟考取了功名,当上了官,又反过来巩固和发展宗族。地方上的宗族,也仰仗这些乡绅的保护。所以,乡绅们在传统乡村社会的地位举足轻重。
到了清朝后期,绅士们的势力比以往更强大。在官府的默许下,南方一些地方的绅士纷纷成立“公局”一类的地方组织,处理民间事务,承办官府交办的任务,类似于县级以下的政权组织。大家推举少数绅士,主持这些公局的日常事务,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局绅”。杜凤治找的黄贯槎,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杜凤治是浙江绍兴人,之前在广东多个地方担任过知县,还担任过广东省会所在的南海县知县,行政经验丰富。杜凤治非常清楚乡绅对地方政务的重要性,他认为地方上的政务“必须绅耆和衷办事,若责成于官,即化亿万千身,又如何遍历一村一乡而保护之”。的确,杜凤治即便是一个超人,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梁宽妻子遇害的难题,杜凤治感到很棘手,解决不了,就只好拜托熟悉的乡绅黄贯槎出面给案发地附近的村庄的乡绅们写信,请他们为这个案子出面做证。
八月二十日晚,有十二个乡绅联名向杜凤治递交了一份禀单,也就是这十二个人出面做的一个情况说明。他们声明,案发当天,赖正义从家里先去了大坡村,再到发生命案的枫梢村,大家都没有看到有其他人陪同。梁宽声称赖正义喝令同行的两个子侄砍死了谭氏,根本是无中生有。同时,赖正义平时并没有什么违法违纪的行为,怎么会带上刀去讨债呢!这十二位乡绅,虽然没有直接说梁宽诬告赖正义杀妻,但赖正义独自一人、空手讨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