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如李中清认为,中国人口直到近代以前在总体水平上维持低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低于0.5‰,远低于其他地区和国家,《人类的四分之一》,第165页;而作为对立一派的曹树基在这一点上则与之持有近似的论点,认为清代前期的人口高速增长“是一个虚构的命题”,其年平均增长率不足7‰,参见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35页;我之所以不大同意的理由,特别是从经济史的观察,参见《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暁*说_C,M-S. *已_发!布,罪^薪+蟑^結`
(14) 李中清、王丰:《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中译本,三联书店2000年版。(以下简称《人类的四分之一》),第54页、第81页、第156页、第10页;按:该书英文版出版于1999年。
(15) 李伯重:“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与传播”,《中国学术》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1页。
(16) 《堕胎、避孕与绝育》,第73页。
(17) 《人类的四分之一》,第131页。?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
(18) 《人类的四分之一》,第137页。
(19) 《堕胎、避孕与绝育》。
(20) 陈意新:《节育减缓了江南历史人口的增长?》,载《中国学术》2000年第3期。
(21) 《堕胎、避孕与绝育》,第89~90页、第84~85页。
(22) 于允科先生、符友丰教授、李零教授的谈话,2003年3月。
(23) 《堕胎、避孕与绝育》,第73页。
(24) 参见高王凌:《经济发展与地区开发——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
(25) 参见高王凌:《政府作用和角色问题的历史考察》,海洋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26) 在读了本文的草稿后,夏明方教授告诉我说(2003年6月),费孝通即曾指出,在广西的一些地方,“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这样他们就“使人口安定在不会增加的水准上”,引文见《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27) 《人类的四分之一》,第123页。¢微·趣~暁~税- ^追·蕞¢新_璋.节?
(28)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77页。
(29) 陈意新、曹树基:《尊重中国人口史的真实》(未刊稿)。
(30) 曹树基、陈意新:《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中国历史人口——评美国学者近年来对清代以来中国人口的研究》,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1)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1《意言》;在此之前,明人徐光启有“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之说;之后,汪士铎有“二十年即加一倍”之说,二者皆有所见而发,参见吴申元:《中国人口思想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4页、第237页。
(32) 《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856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在插队的村庄,也都发现人口大约增加了一倍的现象。
(33) 《节育减缓了江南历史人口的增长?》。
(34) 《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中国历史人口》。
(35) 周孝正教授的谈话,2003年3月。
(36) 《人类的四分之一》,第165页。
(37) 《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835页、第836页。
(38) 《人类的四分之一》,第216页。
(39) 《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832页。
(40) 参见高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