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清晨,我在父亲工作过的合美遗址附近的百年大树下,取了一把泥土和一片树皮、一块草皮,一起带回到父亲出生的地方——海南文昌坑尾村。.暁!税!宅+ ¨首?发′10月8日,我把这些纪念品放在父亲的坟墓前,让父亲14年的南洋成长足迹,也印记在坑尾,留存在他的身边!不管是他出生的中国,还是哺育他成长的马来亚,都曾经留有他的足迹。太平是他去世前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永远怀念的地方!
中午,在马燕图的操持下,我们在下榻的美景酒店餐厅举行简单的记者招待会,参加的有《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东方日报》、《光华日报》、《东方霹雳报》、《中国报》、《光明日报》等报社。我就此次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寻找父亲抗战前在南洋生活足迹之行,向各位记者作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还通过媒体,感谢马来亚在中国内忧外患、人民受尽压迫的岁月里,提供了一个和平的生存条件,让我的父亲及数百名海南华侨,能踏上这块土地生活,并掌握了汽车驾驶和机工修理技术,为日后回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报效祖国立下赤子功勋。我希望现“合美”业主程文杰先生,将“合美”两个字重新挂在新楼上,以此纪念南侨机工。¨6·吆′看+书\王. .罪?欣.璋*结?哽*欣~哙¢
南侨机工多少往事可以追忆(15)
几天后,我在北京收到了马燕图寄来的六家报社的详细报道。父亲一生为中国人民付出了血汗,受尽了冤屈,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去世20年后的今天,却成为南洋媒体宣传的赤子英雄,我想父亲应该安息了!南侨机工66年前的爱国壮举在南洋再次被提起,同样令南洋华人引为自豪和骄傲。
滇缅公路与中国抗战的关系,可谓极其重要。也正是这一条抗战的“输血管”,真正让我认识了与我朝夕相处的父亲,他为中国和全民族的解放而付出的艰辛,以及牺牲在这条路上的一千多名南侨机工。为体会滇缅公路的险峻和南侨机工的艰辛,我们决定沿着前辈当年的足迹,重走滇缅公路,从中国的畹町一直到达缅甸的腊戍。
2006年5月14日上午,我们一行3人从瑞丽国门过境。在办理了一个小时的缅甸移民局手续后,又到旅游公司办理相关的手续,中午才正式开始上路。我们一路沿着当年的滇缅公路路线,向缅甸的纵深方向行进。从国门到缅甸的腊戍只有200多公里的路程,但路面窄小,坎坷不平。+w^o\s*y!w..′c-o¢m+车子在行驶中不停地颠簸,将近五个小时后,我们才到达腊戍。据导游说,缅甸是有钱修佛寺没钱修路的国家。
傍晚,我们到达腊戍。这是一个拥有半数华侨的省份,主要是云南腾冲人,大多是在“二战”时期迁移到此,一般通中文和缅文。
腊戍是滇缅公路缅甸的起点。在“二战”史上,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腊戍火车站更是重中之重。当年这里是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经常光顾的要地。
腊戍火车站终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火车站。据导游介绍,在缅甸只有穷人才去火车站乘车。仔细一看,在进出火车站的人群当中,果然很难看到有衣着整洁的旅客!
不过,这一趟我们在腊戍火车站,还是找到了抗战时的遗迹——一个火车加水用的T字架和一个牌子,还有车站旁边的老式别墅(木板房)。因为经济发展缓慢,缅甸政府才没有将这些老古董拆毁。腊戍火车站,在抗战时期是相当重要的军需要地,为美国援华军需物资从海上到内陆的中转站。中国远征军、盟军和南侨机工为保卫它,付出了相当大的生命代价!1942年4月29日,腊戍失守,滇缅公路中断。中国军队损失了不少的抗战军火,对国内的抗日战场影响极大。
五月的腊戍,只要天一下雨,温度立马下降,这一天也是湿冷的天气。缅甸在亚洲虽然是一个数得上的穷国,但是,这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社会治安还很好,途中,我目睹司机没有锁车门就直接去检查站办手续了。
5月15日,我们赶在早晨五点半起床(北京时间7点),又忙着赶到老腊戍。
老腊戍,实际是一条不足一百米的老街,街道到处是雨天过后的积水泥坑,全是红土路。老式铁皮屋顶木板墙壁的低矮房子,排列在街道的两旁,虽然破旧,但还算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