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龟山,自人口超过一万后,刘琦开始疯狂开工坊,主要围绕造纸、冶炼、弓弩、纺织、农业这五样来进行需求发展,除了纺织是为了解决女性过剩劳动力为主,其他工坊最少开两个一样的用一定竞争形式服务于刘琦训练的亲兵。
造纸衍生的工坊有印刷坊、油墨坊、笔坊、生活用纸坊等。名字取得高大上,但都是最土的黑作坊工艺,造出来的纸为了保证价格,并没有大量铺入需求市场,所以那么多的纸不可能就堆在那里吃灰,那就只能进行价值提升性消耗,自己人拼命用。
进行各种印刷尝试和分发给学习所用占了大头,纸张还有个很好的特点,可以回收重复利用,所以最后纸的最终归宿就是各种书籍,印刷的雕刻用的是木工,辅助的奴仆不好用一个星期就把人丢回后勤,直到更换到好用的,刘琦尽量保证在工业前期进行足够的天赋能力筛选,这样才不会在后期因为较为成熟的技能培训掩盖了其天赋能力。
印刷尝试除了消耗纸,另一个就是油墨了,炭笔用来书写好用,但用来印刷,还没这能力,油墨的生产研究是必然的,以后其他领域需求也是不小的。
笔坊,书写学习过程中,刘琦不可能一直自己烧块碳修整一下用麻布包着就用,而且这么多人学习使用,都要去烧火制笔就有点坑了,统一生产就很必要了,生产满意的比自然会衍生其他领域的需求,诶,又可以多开几个工坊,大不了以后闲了再整合。
生活用纸,当然不止是擦擦屁股的卫生纸,做伞用的油纸,窗户用的一定透光性油纸,可以代替轻编织的纸袋和纸盒等等。
冶炼衍生的工坊有兵器坊、鳞甲坊、农具坊、箭坊、部件坊、砖坊、煤坊等。兵器坊,暂时批量打造朴刀、匕首、镰刀、柴刀、菜刀、斧头等,朴刀和匕首主要装备亲兵和护卫,至于其他各种兵器,没有需求啊,而且刘琦知道襄阳最后是有十几万带甲精兵,也就是说刘琦的便宜老爹那有现成的,何必自己操心。镰刀是为了秋天准备的,柴刀和斧头是开荒消耗最大的,菜刀后勤需求蛮大的,当然菜刀直接被刘琦规定成现代的中式菜刀,慢慢发展,发展个毛线。
鳞甲坊,鱼鳞甲主要是用来防弓箭的,刘琦的战术大多数是不接触或少量接触,保持机动能力为主,鱼鳞甲就成了主要选择,当然以后有其他的需求再改就是了。
农具,其实是以木头为主要材料的,但刘琦的想法是材料的选择必须是开放的,与其在木头上费尽心思,还不如多尝试其他可能的材料,比如水车类的,很多关键部位换成铁的,简单粗暴耐用。
箭坊,大部分生产的都是锥形箭和弩箭,其次是破甲箭和号箭,亲兵都是通过精选训练的,射术都不差,也就不需要太多的花里胡哨研究用什么箭头,稳定容易生产的就好。
部件坊,就是烧脑的工坊,满足需求的配件坊,怎么弄到冶炼里,因为他们的主要生产配件的材料是铁。
砖坊和煤坊都是建设需求坊,哪里去找黏土和煤矿,一部分运进来,还有就是派人在白龟山以北的深山里找矿,然后就捡了大鱼,煤、盐、铁、耐火黏土、石灰石等等,矿产十分丰富,就是运输是个大麻烦,但没关系,人多,开路。(残:真不是我瞎编,随机地图一脚踩到了宝藏上,我笑麻了,这要省下多少脑细胞啊。)
弓弩衍生的工坊有弓坊、弩坊、机械坊、材料坊等。弓坊以反曲弓和复合弓为主,复合弓刘琦虽然教了原理,但要求比较高还在研发尝试阶段,但反曲弓就没这么麻烦,除了原本技术的正常生产,还大量进行其他可能性尝试,至于原本技不外传之类的,在刘琦的瞎几把乱搞下,破坏的干干净净,你今天守着技能,明天就可能去搬砖,尤其是在军队训练中读过几个月书的淘汰者们大量的加入各个领域,通过记录,有效规避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重复尝试,试错累计出的大量必然成果,直接导致了创造性爆发。
弩坊在原本的技术基础上改良和优化,以小巧和快速连发为目的的研发,短时间内和复合弓一样,没有生产的能力。
机械坊和材料坊主要都是记录和研究刘琦给出的一些原理,积累总结,最后就是推广。
农业衍生的工坊有种植坊、饲养坊、打渔坊、林坊、蚕桑坊、狩猎坊、储藏坊等。种植坊是人口最多的,归属后勤营,其他地方没法站稳脚跟的都在种植坊开荒种田,刘琦也没多少要求,开出来的地,只要种上能吃的东西就行,细化分类选择那是以后的事了。
饲养坊,主养猪、牛、马、鸡、鸭等。猪拿来吃的,吃的杂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