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原和林飞燕回到湖州后开始筹建奶茶店。
从筹建到开张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奶茶店开店不难,难的是寻找奶源还有雇工的培训。
雇工刚来啥也不懂,你得教他认识各种原料和制作各种口味的奶茶。
奶茶店开张后李长原也准备回长安,马小云去洛阳后长安的生意便群龙无首,也不知现在经营得如何。
临走时他将那把biubiu枪送给了林飞燕,还提醒她若是遇到了臭流氓就拿biubiu枪滋他的脸,一定要对准眼睛。
走的那天,林飞燕去送他,一直送到湖州城外十里的地方。
“燕子,快回去吧,要不然我要送你回去了。”
“没事,走到驿站我就回去。”林飞燕说道。
“此情此景我想起了一首歌……”
“呃,什么歌?”
李长原小声哼唱起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林飞燕听得很认真,听着听着心头却有一股想哭的冲动。
“真好听,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李长原缓缓说道:“叫《送别》。”
很快到了驿站,两人在此告别。看着李长原的马车渐渐远去,她这才心事重重的往回赶去。
……
兴庆宫。
早朝。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满朝文武有些疲惫。
除了没有休息好,最近的关中大旱更是让他闹心。
关中地区最近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半年左右滴雨未下,庄稼干枯而死,粮食颗粒无收。
缺水缺粮,很多人被活活饿死,甚至出现了食人的现象。
恰恰这时又发生了瘟疫,很多人没有被饿死却被瘟疫夺去了生命。
由于难民人数众多,朝廷的赈灾款很难分摊到每一个难民身上,州县的粮仓也已经见底。
李隆基清了清嗓子,厉声道:“关中大旱乃百年不遇,现在百姓缺水缺粮苦不堪言,朕十分痛心。大唐官仓储粮共九千六百多万石,而长安和洛阳的官仓粮食也是堆积如山,听说达到了陈腐不可较量的地步。朕不是说了么,让你们从长安、洛阳的官仓放粮支援关中,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忍饥挨饿,还有这么多人死掉?”
李林甫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长安和洛阳的官仓储粮正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关中,许多地方道路不畅可能需要些时日。”
“各道、各州听说关中大旱也是积极响应,它们纷纷筹钱筹粮,这些赈灾钱粮有的已经送到灾民手中,有的还在路上。”
“至于死亡人数过多,主要原因是发生了瘟疫,臣已经命令各州县做好消毒和人员管控等工作……”
李隆基听了李林甫的一番话心里多少平静了一些,他点点头说:“嗯,防疫不可儿戏,大家定要全力配合!”
“另外附近的州县可向灾区运水,虽然杯水车薪,但人多力量大,杯水也能汇集成汪洋!”
“遵旨,陛下圣明。”李林甫赶紧回应。
李隆基又接着说道:“关中大旱朕寝食难安,心中始终牵挂关中百姓,朕捐出一百贯钱用来赈灾,也希望众爱卿慷慨解囊大家共渡难关!”
众人面面相觑,李林甫更是菊花一紧,心想这下又要大出血了。
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他,大家都等着右相第一个表态。
李林甫只好又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老臣愿拿出八十贯用来赈灾!”
左相陈希烈随后站了出来,“陛下,臣愿拿出七十贯用来赈灾!”
京兆尹王鉷也说道:“陛下,臣捐六十贯!”
杨国忠也不示弱:“陛下,臣也捐六十贯!”
……
一时间,满朝文武纷纷捐钱。
李隆基见大家踊跃捐款非常高兴,他不停的点头,当他把目光落在太子李亨身上时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这个李亨,身为太子怎么能够无动于衷,觉悟呢?脸面呢?
李亨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他不是不想捐,实在是手头并不宽裕,一时半会儿他还没有决定捐多少。
见父皇给他脸色看,李亨只好硬着头皮说:“父皇,儿臣捐……捐十贯!”
噗呲!
李林甫忍不住笑了,堂堂大唐太子竟然只捐十贯,这也太抠门了吧!
他嘲讽道:“殿下,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