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三贤殿
于是,在寺僧的努力之下,今天通行本的寒山诗集也就出现了。寒山在这里面成为了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成为了普贤菩萨的化身,丰干禅师则是弥陀的化身,三贤相继出现于国清寺,并有种种灵异的事迹,以至于在今天国清寺内建有“三贤殿”用来纪念三者。这对于吸引世俗关注的目光、重新获得支持而言,自然是非常有效的。而后世围绕着寒山的种种佛教的光环也是因此而来的,最为著名的当属“寒山寺”和“和合二仙”。
寒山寺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中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旧名妙利普明塔院,建于南梁天监年间(502—509),“余考寒山寺,创建于梁天监时,旧名妙利普明塔院,以寒山子曾居此寺,即为名”[15]。我们从寒山生平来看,寒山一生终老于寒石山,未曾到过苏州,又怎么可能曾经在妙利普明塔院居住呢?将寒山与妙利普明塔院联系起来的也是与闾丘胤相关的一则传说。闾丘胤亲访国清寺,然未能得到寒山的教诲,心中总日夜牵挂,对寒山的行为“弗可恒度推之”(《宋高僧传·卷十九》),尤感敬慕,他并不灰心,反而对寒山乃文殊菩萨化身的说法坚信不疑。菩萨么!心诚乃能拜谒。几年之后,闾丘胤偶然经过苏州,官船引到苏州城外封桥镇时,船家需要停泊,购买生活用品,补充食物。这封桥镇是大运河来往的门户,这里水域开阔,是千百艘船只停泊的好港湾,远山绵延,近处平原一片,村落星罗棋布,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封桥镇集市繁荣,有水上城垣可守,是入苏州城的关口。因为停船,闾丘胤便上镇街走一走。一路上人群熙攘,鱼米虾货满街。突然,他看到路边有个卖草鞋的老人,衣衫褴褛,头发蓬松,但面相好熟。再细看,不觉五体投地,叫一声:“师父在上,弟子闾丘胤顶礼了!您老远在这儿?”那老人说一声:“使君看错了,谁是你的师父?”话未说完,拔腿就跑,草鞋也不要了,当闾丘胤叩头起来,不见了师父,慌忙举足直追,遥望前方那师父已过封桥,消失在通往狮子山的道中。闾丘胤这次不想再错过这个机缘,三步并作两步,尾追不舍。气急喘喘地赶到滨河的庙宇,名叫妙利普明塔院,遍寻又不见师父,便向寺僧打听,寺僧说:“那位卖草鞋的老人住东庙里廓下,至于他的来历,无人知道。由于庙小无力供膳,他便自织草鞋卖钱度日修行,我们也从来不过问他。”闾丘胤告诉寺僧:“此是文殊菩萨化身,万不可轻慢。”后又与苏州刺史叙情,争取官府支持。苏州刺史也久闻寒山高名,加上四众信徒的结缘,将原来已经破落的塔院修整一新,光彩夺目。妙利普明塔院因此而改名寒山寺,大家出于对文殊菩萨的崇拜,出于闾丘胤对寒山大师的敬仰,出于苏州官府的支持,慕迎寒山拾得两大师主持寺务,从此香火鼎盛,延续千余年。